为流浪乞讨人员构筑“温暖之家”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落下帷幕

合肥晚报 2019-03-18 09:06 大字

○实时优化“巡查地图”,确保救助工作开展更有针对性

3月15日,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圆满落下帷幕。2018年11月至今年3月,在为期4个多月的专项救助行动中,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97人次,发放棉被152床,棉大衣352件,棉衣棉裤152套,棉鞋268双。

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季,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在全面贯彻社会化、规范化、信息化救助服务理念的过程中,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在寒冬中筑起了一个“温暖之家”。

■专项救助行动

让“温暖”照进受助人员心里

专项行动启动前, 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根据往年活动开展情况,盘点仓库、批量采购棉衣、棉被、棉鞋等防寒保暖物品。指派专人负责后勤管理,全天24小时提供热水热饭,确保求助人员不但吃饱还能吃好;整修线路,确保临时救助区在极寒天气下,空调全部开启,确保水电安全;因大雪封路,公路、铁路等交通严重受阻,导致大量求助人员无法返乡,市救助站主动联系交通部门,做好求助人员返乡车票购置工作,采取“一票制”,减少中途2次转车的不便;对进站接受救助的求助人员,全部留存备档,采取“痕迹化”的工作方式,通过录音、录像、签字等方式,一一对话查询,制定不同的救助方案。

不管是临时遇困的、濒临流浪的,还是正在流浪的人员,合肥市救助管理站都是他们临时的家。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套新衣,一顿饭菜,一张床铺,一张车票,让“温暖”照进每个受助人员心里。

■优化“巡查地图”

确保救助更有针对性

专项救助工作开展期间,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每天分三个小分队按照分布图对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主动、拉网式巡查,确保不遗漏一人,不冻死冻伤一人。实行主动救助,启用救助车,并备足了食品、衣物等临时性救助物品,在汽车站、公园、地下通道、大型超市等市区繁华地段和流浪乞讨人员较集中的地段进行巡查和流动救助。

同时,通过巡查实践经验总结,工作人员不断优化“巡查地图”,将商场、车站、闹市区等需要密切注意的“亮点”划入巡查路线中。在巡查中,针对职业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的人员,合肥市救助管理站都将其活动区域、联系方式、居住地点进行了详实记录,以便及时救助。通过这些档案,能够及时掌握流浪乞讨人员当前的生活动态,随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救助工作。

在巡查中,为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拓展救助渠道,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在街头开展专项宣传、发放救助引导卡,在安徽交通广播电台播放公益宣传广告,让更多的人知晓救助管理站,让更多的人参与救助管理工作。

■救助网络延伸

为源头治理安上“放心锁”

源头治理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聚焦服务需求,针对长期滞留街面的本地籍流浪乞讨人员,利用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管理网络积极开展了延伸救助。

挂户庐阳区大杨镇的王磊(化名),因患精神障碍,近几年经常外出流浪,还曾出现过打砸居委会和乱放火的行为,家人跟他断绝关系,拒绝跟他来往。

2016年9月、2017年5月、2018年12月,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了王磊三次,每次护送回居委会后,都与居委会和家人沟通,让他们想办法安置好王磊。可是,王磊还是反复流浪。

三次救助,三次送回,三次外流。对此,合肥市救助管理站联系庐阳区民政局、大杨镇政府,共同协商王磊的安置问题。2019年1月底,经多方协商终于说服王磊的家人为其进行残疾鉴定,居委会为其办理了低保,将王磊送到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

据统计,2018年,合肥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四级救助网络体系,开展延伸,帮助8名反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为源头治理工作安上了一把放心锁。

□夏晨星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包河区常青街道举行“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暨 创建安徽省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启动仪式

今年3月15日是第37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当天上午,包河区常青街...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