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当前,合肥正大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强劲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支撑。以2018年前三季度为例,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5387.8亿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42.6亿元、增长8.6%,占GDP比重达52.8%。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将发挥“合肥服务”提升“合肥制造”,实现“合肥智造”及“合肥创造”,成为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生产性服务业能级不断提升
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有规上生产性服务业1800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70家;实现营业收入769.8亿元,同比增长19.8%。
一是政策体系健全。修订2018年服务业政策和实施细则,明确做强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对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创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航空航运、商务会展、人力资源服务等给予政策支持。对检验检测认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给予奖补。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二是结构逐步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力量, 2018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344.3亿元,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营业收入44.7%,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生产性服务业26.8%,对规上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38.7%,贡献率和占比分别居生产性服务业十大行业第1、2位。
三是业态不断丰富。全市已有近20种财政金融产品。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国区域物流节点等国家级试点,引进阿里巴巴一达通等7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拥有4A级物流企业28家。
四是集聚效应凸显。2018年获批4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合肥市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共34家,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共27家,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结构仍需优化。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研发设计、管理咨询、广告营销、现代金融、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集聚度不高,服务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急需进一步提档升级;知识密集型、节能环保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一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与其他产业联动还不够。在科创服务业领域,部分科创服务业企业不能针对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和市场需求设计研发产品,难以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物流业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实现真正切入企业供应链提供无缝服务。在信息服务业领域,能够为企业量身打造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大数据体系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还有待挖潜做强。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发展受限。合肥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台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健康医疗、节能环保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检验检测等服务。其中,大部分的平台项目主要受限于企业自身或企业内部关联企业使用,并没有形成辐射影响,不具备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部分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平台盈利模式不清晰,市场竞争性不足,且缺乏高素质运营人才,一些孵化载体缺乏孵化效率和单位效益意识,难以培育优质项目。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聚焦重点,打造“735”发展体系。围绕产业基础和发展导向,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合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735”体系。发展7大产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信息服务三大关键产业;提升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会展三大支撑产业;加速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潜力产业。打造3类功能区:重点打造转型类、专业类、配套类三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实施5项重点工程: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支撑、服务品牌培育、产业融合推进五大重点工程。
二是对接需求,促进产业互动共融。重点围绕合肥市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汽车、家电等优势产业,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推动制造业主辅分离,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融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分离外包,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紧密互动关系。同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合肥制造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先进制造模式转变,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共融发展。
三是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动力源。加快建立以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导航和定位、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合肥市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竞争力。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构建最优创新生态圈。积极探索院企合作、项目对接、成果引进、委托研发、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合作机制,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四是培育引导,推进集聚发展。科学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争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发展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申报建设一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与国家级、省级集聚区建设梯度推进和配套联动,培育一批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和机构。同时,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之间形成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实现合肥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集聚式发展。
五是汇集要素,构建发展“生态圈”。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把握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放合作,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统筹各类发展资金,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市场诚信体系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鼓励开发适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发展产业链、商业圈、企业群等融资方式,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市内高校增设生产性服务业专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加大高端生产性服务人才引进力度。
新闻推荐
第三只眼合肥市政府大楼的玻璃数、窗户数、台阶,都被传销者拿来大做文章,这脑洞也是开得够大的。那些传销理论的荒...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