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江淮晨报益起读公益活动走进吴郢社区,传承“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文化

江淮晨报 2019-02-18 09:42 大字

活动现场孩子们在认真听讲。

晨报讯 按照我国传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赏花灯逛庙会吃元宵。可是咱们合肥人为什么不是吃元宵而是吃汤圆呢?2月17日上午,江淮晨报益起读公益活动来到了庐阳区吴郢社区和大人孩子们聊起了元宵节的习俗话题。

原来元宵和汤圆不是一回事

2月17日上午,大杨镇吴郢社区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当天江淮晨报益起读公益——喜迎元宵节活动吸引了几十个亲子家庭前来参加。

活动开头是由合肥市义工之家公益进社区负责人暨合肥市育儿教育家余晓梅老师讲解元宵节民俗。“孩子们,元宵节是农历什么日子呢?”余晓梅从提问中开始了当天的讲解。正月十五元宵节,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个日子大家都记得。她接着提问,“那为什么元宵节我们不包元宵,还是包汤圆呢?”

为了让孩子们明白这个问题,她开始从元宵节的起源说起,由浅入深地介绍起了元宵节的文化。

据悉,元宵节起源于汉朝,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吃元宵取月圆人团的吉兆之意。在中国,元宵、汤团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北方的元宵宋时称为牢丸、浮圆,南方则称汤圆、圆圆、团子。

元宵,一般是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再沾满糯米面滚成小圆球。而汤圆一般将糯米面和好,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团圆,馅料有素有荤。所以北方叫“滚”元宵,南方叫“包”汤圆。

随后,余晓梅还告诉孩子们元宵节有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送花灯等其他民俗。

包五彩汤圆送孤寡老人

说完汤圆,怎么能不吃汤圆呢?小手洗干净,吴郢社区的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包起了五颜六色的汤圆。社区提前准备好了糯米粉、调好了馅料,这包汤圆操作起来倒也不复杂……孩子们只需要动手搓就行。很快大的小点各式各样的汤圆就成型了,只等下锅煮熟。活动现场,孩子们不仅品尝到了自己搓的汤圆,还将这汤圆送到了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口中。

尊老敬老,关爱他人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在这传统节日里,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节日的精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他们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将这些五彩汤圆送到了辖区的计生奖特扶家庭,让这些特殊的家庭也感受元宵节的氛围。

晨报记者 李玲芳 文/摄

通讯员 徐乃芹

新闻推荐

蜀山区院建成“检察数据可视分析系统”

本报讯继陆续推出“远程提审、智能语音、检务语音输入法、智能会议”四大系统检务应用以来,蜀山区检察院日前又联合科...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