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走进肥东桥头集镇复兴社区乡贤馆
○挂面是当地的特产 ○这副对联恰好嵌入了复兴社区的名字 ○复兴社区乡贤馆 ○清朝道光年间的石碑记录了当时的一段历史 ○来乡贤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复兴社区的百家姓□张华本刊记者赵杰
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近年来,一个个乡贤馆如雨后春笋般显现在肥东乡村大地上,说的是家门口的“名人”,讲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新年伊始,趁桥头集镇复兴社区乡贤馆刚刚落成之际,记者来到该馆,深切感受乡贤文化。
百年石碑“口述”历史
走进复兴社区乡贤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别看它有些破旧不堪,可已有近两百年历史。石碑究竟有何来源?据史料记载,清道光贰拾叁年(公元1843年,岁次戊寅),庐州府合肥县东四里一代干旱少雨,稻禾急待灌溉,在长垱用水的姚、杨、李等姓在救禾时与张姓(颜张)发生争吵打斗,有人被捕,故向合肥县衙起诉,经沈正堂(县令)审理,今勒石公示,供在长挡用水之家今后遵行。
据了解,此碑原置于姚氏宗祠内,上世纪70年代初,该祠被拆,异地建向阳大队时被弃原址,后此址被安排为姚建安和姚平云两家宅基,石碑卧于后院东侧至今。2018年将之发掘冲洗,按格式和字体大小草录全文,并送请有关部门和人士寻求保护。此碑反映了姚祠十世前后历史状况若干,但亦是当地水利诉讼碑,对水利和司法部门更具收藏价值。
百姓身边的“名人馆”
复兴社区依山傍水,名胜古迹甚多。在馆内,有关于该社区的遗址介绍很是不少,小赵遗址、武进士墓、静业庵等介绍,让人们了解到了古迹文化。
众所周知,肥东的古祠堂很多,复兴这一片也不少。馆内列出了晋氏宗祠、张氏宗祠、姚氏宗祠三个祠堂介绍,通过各个家族历史的变迁,宣扬了祠堂文化。
在馆内,还可以看到村里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可以说,他们就是村里的“名人”。孝老善亲、见义勇为、爱岗敬业,一个个鲜活的先进事迹就发生在身边,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塑造出了一个个时代好人的形象。
“家风好,社会风气才会好”,馆内尤其陈列了几个家族的家风家训。“敦孝悌、睦宗族、力本业、慎交游、和兄弟、训子弟、尚勤俭……”,简单的词语诠释了好家风好家训,也引领了后代子孙去学习去领悟。除此以外,馆内还诠释了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
“乡贤文化”由来已久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唐朝《史通杂述》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明朝,朱元璋第16子朱曾撰《宁夏志》列举“乡贤”人物,开始建乡贤祠。凡进入乡贤祠的人既要有“惠政”,又要体现地方民众的意志;清代,不但建有乡贤祠,还把乡贤列入当地志书。“乡贤”是中国各地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
重构传统乡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乡贤。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新闻推荐
市民在影院等候观影本报讯看电影、室内滑冰……全家一起休闲娱乐,趣味度新春成为很多市民的选择。记者昨日从...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