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合肥味道
总有外地朋友说:“你们合肥小吃不行,没啥特色,味道也不好。”
我总笑而不语。啥叫合肥味道呢?是满街的臭豆腐?炸串?还是铁板鱿鱼,烤猪蹄?
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下,我们早已失去了“地道”地方味道这一说法。南来北往的人定居于此,带来了八方风味。
比如,北方朋友们常要吃的“安徽板面”,其实是太和传过来的,包括闻名全国的“淮南牛肉汤”,都不是地道合肥味道。
那到底什么才是地道合肥味道呢?似乎早已消失,但又模模糊糊依稀记得。
印象中最早的合肥味道,就是淮河路上的刘鸿盛了。
那时候的淮河路,虽和今天不能比,但也是合肥最热闹的商业街之一。两边的小店里卖衣服,是一定会摆放上模特儿于门口,逼仄的店墙上,衣架上会有一个塑料片做的模特儿头像。
每次来淮河路,必定会去吃上一顿刘鸿盛。陈旧的房内,大家付过钱,拿过形状不一的餐牌,立刻拥挤到一起取食物。他家的冬菇鸡饺、大肉包、鸡血糊可真是一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刘鸿盛应该是心中最早的美食启蒙。
值得庆幸的是,这家老字号又重新开业了,并且遍布合肥大街小巷。
而说起合肥本地的小笼包,不由得想起了早已关门、位于长江路与宿州路交口东南角的合肥饭店。
合肥饭店小笼包和别家不同,一笼不是8个而是10个。对于儿时永远饥饿的我们,一个人就能吃掉一笼半。
打开蒸笼,那种鲜香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与上海“汤包”不一样,合肥小笼包没有那么甜,也没什么汤汁,口味也是江淮菜特有的重口味。但儿时,这里的小笼包是许多合肥小朋友的最爱。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城市里越来越繁荣,三孝口男人街旁边的巷子里,出现了美食一条街。
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支起了红红的雨棚,点起明亮的灯火。老板们走出店外,大声地招揽生意。
当时小龙虾没有那么火红。朴实的生意人更多的是说:“老板,我们家的炒面不错,进来尝尝。”
这条街对于我们来说,甚至还有点迷幻的色彩。在那里尝过了17号炒面,小有天的馄饨,还有不远处合肥电视台旧址旁的007牛肉面,辣到血脉贲张,心跳到嗓子眼。
007牛肉面也是合肥一代传奇老店,记得当初是一位老奶奶下面条、炒面、下馄饨,服务的都是一群合肥“小大姐”。
1.5元的大馄饨,漂着虾皮、香葱、紫菜。咬一口下去,那种幸福而满足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
当然,小有天的馄炖味道似乎更为鲜美,这里的牛肉炒面、牛肉面、三黄鸡都让当年的吃货们止不住地流口水。
今天的合肥已经涌进了全国各地的美食,但似乎都抵挡不了合肥老味道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记忆。
□李岩 柳丝
新闻推荐
和煦园等老城区住宅有望“配上”电梯 庐阳开展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设计评审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是一项顺民意的民生工程,记者从城建部门获悉,近日《合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意见》出台后...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