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重彩绘合肥

新安晚报 2019-01-25 10:36 大字

□合肥袁兴富

我在合肥工作20年了。

20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合肥这座省会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大踏步跨越式的。尤其在加快“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建设进程中,一批批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地,纵横交错的高架桥、城市轨道、滨湖新区、火车南站、新桥机场、环巢湖旅游带等,构筑了一道城市魅力风景线。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幅画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化精髓。我接触最多的,是活跃在省城的艺术家们。多年来,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一幅幅气势恢宏的精美画卷,成功地反映出合肥的历史和几十年来的变化。2005年,由合肥本土画家合作的一幅高2米、宽10米的巨幅工笔重彩画《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在“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上获得美术特展金奖;2007年,一幅历时三年、合作完成的反映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生死印》,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奖”;2016年3月,由省美协副主席陈飞翔发起的“百名画家画合肥美术大展”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画家,他们挥毫泼墨,妙笔重彩,以充沛的创造力,创作了一批反映合肥大建设的优秀作品。记得在那次展览现场,画家张继华的一幅《大湖名城·繁花似锦》,把合肥政务区描绘得独具魅力。画面上,天鹅湖畔的莲花和紫薇艳丽夺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大楼外墙上的篆书,惟妙惟肖。整幅画作构图精巧、色彩雅致,引得参观者连连叫好。

知名画家张国琳是我的好朋友。每当我们聊到合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时,他总是充满激情,滔滔不绝地说:“合肥大建设的题材入画太多了,这些画都体现了浓厚的徽文化底蕴。你看哪几天有空,邀上几位画家一起,去工地现场转转。”我当即表态,再忙也要参加,因为这样的工地采风、写生活动,是直观地接触合肥的建设者们难得的机会。

张国琳做事利落,擅长策划。在他的筹划下,合肥市文联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美术创作中心,我当初也很荣幸地兼任了创作中心的秘书长。近十年来,他带领合肥的画家们,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合肥大建设的优秀画作,像2010年创作的、以表现合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水墨巨幅画作《合肥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整个画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笔墨技法与现代绘画技巧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囊括了合肥政务区、滨湖新区、长江西路高架、南北一号高架、老城区以及大蜀山、巢湖等自然景观,抒发了画家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座城市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商贸旅游上,更体现在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整合和利用方面。我觉得张国琳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在他主笔创作的巨幅人物画《大建设者》题跋上,他这样写道:家住马鞍山路世纪阳光花园,不过十年,我看着马鞍山路在田野上延伸,又看到它在地平线上拔起。如今一号地铁又在地下开工。感谢城市交通建设者的辛劳,他们是城建的英雄,他们是城市的脊梁。

文化,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也印证着一座城市的风貌。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这些年大多时间都行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尤其是老城区的街头巷尾、城墙老宅,对逍遥津、四牌楼、三孝口、城隍庙等庐州老地标性的建筑,了如指掌并有着深深的眷恋。我亲眼目睹了这些独有的合肥元素,大多流进画家的笔端。像《庐州遗韵》《湖舆胜境》《大蜀山下》《当代共工图》等美术作品,别具地域特色,无不让人大开眼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有了文化,这个城市才有温度,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我虽然住在城区的边缘,但对合肥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我喜欢看风景,更喜欢欣赏合肥画家笔下的城市风景。

新闻推荐

天气循环播放“小晴歌” 今日苏皖多雾,下周起全省多阴雨天气

晨报讯这几天,合肥正在循环播放天气“小晴歌”,把前段时间积累的阴冷潮湿一扫而光。尤其白天,阳光照得人暖暖的。昨天,合...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