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太平菜场

合肥晚报 2019-01-20 19:18 大字

多年前,阿里山同学颇有见地,在太平县甘棠镇置了一处别业,有退休后于此含饴弄孙休闲度假之意。群里多次晒他悠游于古徽州山水的照片,随拍随发,令人眼馋。

那次一干朋友去其新居,但见阔绰的阳台,敞亮的客厅,一张大圆桌子可容下十余人围坐,可乐坏了,恨不能摩拳擦掌,即刻进厨房大展一番厨艺。无奈冰锅冷灶,肚子早唱空城计,即使食材齐全,一桌大餐岂能顷刻间变魔术而成?所以,哗然后亦只能悻悻,以期春暖花开日,若有机缘,不妨再来掌勺,猜拳,斗牌,观花,品茗,听泉,雅俗共赏,各取其好。

徽州的面是百吃不厌的,花样多,面好,浇头更好,是一爿不起眼的路边店,倒有不少当地人,很专注地埋头,只听得吃面时的吸溜哗啦声,使清晨的小店看上去热气腾腾的。各色浇头在案板上摆了一大溜排,充斥着老徽州的古早味,一点点打开人的味蕾。都是资深老饕,炸酱,鸡蛋,大肉,笋丝,亦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啧啧嘴,仍有意犹未尽之感。阿里山笑说,去逛逛菜场吧。

于我,逛菜场实在是意外的惊喜。作为一个以烹饪调节生活旋律的家庭煮妇,对菜场的衷情绝不亚于在冬日的暖阳下捧读一本流传经年的古典小说,何况适逢中华民族传统的新春佳节将至,采购更是天经地义。再说,这里是山里,山珍野蔬可是就地取材、城里难寻的。我们不是常常抱怨买不到土生土长的新鲜食材吗?

龙井菜场满溢着浓郁的市井气息,菜市口有卖酥糖、梅菜烧饼、太平当地点心的,酥糖还是旧年的包装。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无为开城婆家,小镇的手工酥糖就是这个样子的,长约三四寸,扁扁的,有薄薄的麻油渍渗出水红色的包装纸,闻起来很香——是一种令人怀旧的小食。

冬笋是多得没法形容,价又贱,一斤五块左右。去年过小年,太平已卖到十多块,靠近年关,合肥的超市已是二十七八,真是吓人一跳。菜场的一楼多是销售水产品以及家禽家畜,黄牛肉很嫩很干,一点水分不掺,买卖的人说着太平话,没打算买,也就不去理会。山羊是整只或剖半,吊着挂着亦有堆在案板上,都是好羊,却不忍目睹。

走着看着就彼此散了,因为各取所需。到二楼,还是一堆一堆的冬笋,夺人眼目。太平人剥笋像在雕刻工艺品,还没看真切,一件件笋衣旋即褪下,露出象牙一样的笋肉肤质。萝卜亦多,有一种很小的胡萝卜,似野生的,比手指略粗,带着泥土和碧绿细碎的叶子,能闻到胡萝卜特有的甜腥气。弓长君就说这种萝卜好,他将几处农家菜篮里的都买光了,其他人也跟着买,我想,菜场的胡萝卜怕要被我们一网打尽了。太平当地还有另一种萝卜,粉嫩水灵,尾梢恰是洋红色的,不知怎么,就想起汪曾祺笔下的一款美食,叫做“心里美”的萝卜来。萍边走边念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又看它样子实在好,就免不了再买。

地摊上有一种异物,没见过卖的。树根状,像老旧的丝瓜,都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皮又斑斑点点,这是吃的?正疑惑,那人拿刀切了一片,示意尝尝。微甜,清香,面糊糊的,像煮过的山芋。原来是葛根。都知道葛根是好东西,原来可以这样吃。

绿色蔬菜多了去了。玉兰片,笋衣,干豆角,梅干菜,马齿苋,石耳,菇子……还有许多的豆制品,各式各类的。

竟然还有卖彩色马铃薯的。

简直提不动了。汽车后座也塞得满满的了。

直到阿里山同学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地催促:“不去猴坑了吗?”

“我的年猪肉还没有买呢。”在三口镇,萍到底在一户农家门口割了几挂猪肋条,称了几斤白花花的猪板油,才满意归去。

□吴玲

新闻推荐

环保曝光台

2018年12月28日,合肥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对安徽建城建工有限公司承建的N1508永红路小学项目进行环境监察时发现:该...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