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光纤光缆装备应用科研最前沿

淮南日报 2018-12-29 11:12 大字

在中国电科八所,有这样一位科研工作者,他用十几年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出了外径不到半毫米的微细光缆,一举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禁运与技术封锁,其研究成果作为关键部件的装备,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就是中国电科八所特缆部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韦正世。

从合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后,韦正世进入中国电科八所光缆部工作,从技术员到研究员,韦正世始终坚守在光纤光缆技术科研一线。

微细光缆外径不到半毫米,可以说是最细的光缆,制作技术难度非常大。1998年前国内一直突破不了,在试验中屡屡断线,而国外又一直对我国进行禁运。如果到2000年不能突破,总体项目在国内将面临下马的窘境。

1998年,韦正世和同事临危受命开始接手研制。刚接手研制的时候,一切从零开始,面临的是“三无”局面,无科研经费、无设备、无场地。面对“三无”的困难局面,韦正世和同事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逐一加以实施。无科研经费,他们与总体单位协商,预付部分样缆采购经费作为启动资金;无场地,他们通过与所里协商,把已经废弃的光纤拉丝间作为试制的场地;无工艺设备,利用废弃的光纤拉丝设备现有部件,通过重新组合以及添置部分专用部件,变废为宝,拼凑成功了微细光缆试制线。通过1998年一整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可以开始实施试制计划了。

研制过程则更加艰苦。因为样缆连续长度大,韦正世和同事们既当技术员、又当勤杂工,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干,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最长的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韦正世,在试制间守了近60小时不敢离开,困了就伏在桌上打个盹,直至一根样缆涂覆完毕。“当时,用户和我们不在一个城市,基本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坐火车你来我往穿梭两地,可以说双方都进入了一种高效、忘我的状态,也为项目的顺利攻关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韦正世说,1999年,经过艰苦研制攻关,样品逐渐开始放线成功。经过不断的改进,到后期放线成功率接近100%,终于迎来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在2000年总体项目的验收试验中,四套微细缆放线一次成功,验证试验顺利通过。此后,又经过一系列科研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了微细光缆的工程化,并成功配合系统完成定型。

韦正世介绍,目前,微细光缆技术推广应用于水下ROV领域,将随着我国的全海深探测器“海龙号”,去探测11000米水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奥秘。

多年来,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拼劲,韦正世在光纤光缆装备上的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除了研制出我国第一根微细光缆,他还主持研制了第一根国产化的航天用耐辐照光缆等。截至目前,韦正世已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主持其中14项研究,10项已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3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研究成果应用覆盖了海、陆、空、天各领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光纤光缆技术的发展,初步实现了从初期跟随国外先进技术到逐步在部分领域实现超越。他个人先后获得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信息产业部军工电子质量先进个人、淮南市青年科技创新奖、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国电科青年五四奖章、安徽青年科技奖等一系列荣誉。

新闻推荐

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 明年7月整体投用

星报讯近日,合肥市庐阳国投集团举办的“数据庐阳智赢未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招商成果展示会。庐阳大数据产业园位于清河路...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