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没有围墙的学校”解开“三点半难题” 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于创新中打造“轻负优质”教育

新安晚报 2018-12-28 11:30 大字

下午三点半,放学时间未到,家长已匆匆分赴各小学门口等待接送,学生纷纷涌出课堂辗转于托管班、培训班……这一被称为“三点半”现象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校内减负了,校外又增负了,请老人帮忙接送,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报托管班,花钱还不一定放心”,不少家长为课后三点半犯了难。可如今在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每天课后开设的近50种拓展课程让孩子们不亦乐乎,还有老师带领孩子到社区里学国学、写书法、做手工……近年来,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与绿苑社区形成了以校内“拓展课堂”和社区“三点半课堂”相融合的创新课程体系,建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化难题为动力,给学生减了负,给家长松了绑,给教育发展添了动力。

凝心聚力创新课程齐绘优质轻负同心圆

打开合肥市的教育版图,屹立于瑶海区南淝河畔的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如一颗新星闪耀在东部。建校11年来,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以“面向未来,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健智校园”为教育理念,“健强不息、智慧无限”为学校精神,发展为目前近60多个教学班级、约3000名学生、200余名教职工的办学规模。从硬件到内涵、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学生,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着力构建“内外兼修”的优质发展新格局,打造素质教育新高地。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个同心圆,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聚焦课程构建与课堂创新,在教育改革中始终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如今,在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教育均衡的背景下,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办学导向,创新探索“轻负优质”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社团课程建设。

“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推进,小学放学时间都提前到了下午三点半左右。然而,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这样的尴尬让不少家长犯了难——请假不现实、放托管机构顾虑多,许多家庭选择请“银发族”接送。可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的家长们这学期开始就不再为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发愁了。“把孩子交给学校,比在哪都放心。现在孩子下午放学后不会再到处晃悠了,不仅有老师照看,还能跟同学一起参加素质拓展的实践课,我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不少家长为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的“拓展课程”点赞。

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究竟如何破解“三点半”难题?作为瑶海区首批“三点半课堂”的试验校,学校自今年10月起开设“三点半课堂”,四五十种多元化、个性化的拓展课程供孩子们自由选择。“英语口语、朗诵等语言课程,给学生打造汲取知识的空间;机器人、3d打印等探究类课程,为学生开辟发展思维广度的沃土;戏曲、器乐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艺术培养的机会;足球、乒乓球等实践活动类课程让学生强身健体。”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的徐云主任介绍,通过合理优化课程的设置,每个孩子每周都能参与到拓展课程中。

放学后的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十分热闹,绕着教室走上一圈,几个“小棋迷”在棋盘前“斗智斗勇”,几个“小戏骨”轮番上台学“唱念做打”,孩子们围着“行走”的机器人讨论怎么操控,还有“小乒乓球迷”挥拍上阵……多样化的课程活动让人不禁赞叹,“原来三点半课程还能这么丰富有趣。”徐主任介绍说,每周二、周三下午3点50到4点50,至3年级的孩子都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每周四下午同一时段,4至6年级的孩子也可在校学习新技能,“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具选择性和差异性的轻负优质教育。”

互通资源共享发展同建均衡幸福立交桥

课程”如何突破课程资源瓶颈,又如何打通校内外课程资源?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与绿苑社区形成了以校内“拓展课堂”和社区“三点半课堂”相融合的创新课程体系,将共享的核心立足于全面发展之上,实现优质资源辐射推广,架设起互通、共建、共享的成长立交桥,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使每一个孩子在共同分享中体验生命的自由与幸福。

为了办有温度的教育,解决老百姓的痛点,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与绿苑社区正携手打破空间壁垒,打通资源边界,丰富课程供给,在社区里开设起“三点半课堂”,让“延时不延负,难题变动力”成为可能。周三下午放学铃声响起后,三年级4班的学生杨馨悦不再像往常一样放学就去托管班,而是来到社区的手工插画班,学习制作插花作品。“社区的爷爷奶奶们很亲切,每次上课都早早地在教室里等我们,教我们把丝线制作成花朵,同学们很羡慕,争着要跟我学,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也很开心。”杨馨悦说,放学后老师们带队到社区,步行不到十分钟,遇到雨雪天气,社区志愿者们就来学校上课。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更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协作合力,关键是要守住为孩子长远发展着想、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理念。”绿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小云介绍,教育需要汇聚社会力量,共享优质资源,服务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目前,绿苑社区开设了太极班、书法班、国学班、分享阅读班、插花手工班,在这些课堂里,许多孩子都曾和杨馨悦一样,放学后去哪都是家长们头疼的事。“考虑到我们社区资源丰富,功能齐全,有很多学校退休老师也在社区里当志愿者,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少有所乐,老也有所乐。”李小云书记说,今年10月,社区的“三点半课堂”正式步入常态化。

“每节课三四个志愿者,有的志愿者维持秩序,有的志愿者指导教学。”李书记介绍说,社区“三点半课堂”不仅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注重授课质量。志愿者们提前准备教案、制定教学计划,包括让学生学习什么技能、完成哪些作品、怎样进行展示等,“他们教孩子很负责,常说让孩子们来一次有一次收获。”

“社区的三点半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我们也愿意尽心去奉献。”今年73岁的绿苑社区志愿者陈祥龙原来是蚌埠路第五小学校长,他每周三下午都在社区里给孩子们上书法课。“书法的学习要循序渐进,文化的传承也需要长期的熏陶培养。”陈祥龙说,书法课也紧密结合孩子的教材和需求,做到活学活用。

除了志愿者,社区和学校也会聘请专业教师,教授非遗剪纸课程的俞自华老师便是其中之一。“剪纸艺术是一门民间传统技艺,它的生命力根植于民间,它的未来也寄托于孩子。”俞老师说,手把手地教会孩子们从剪基础的图形图案,到剪出窗花等作品,她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文化,动手和创造能力都得到提升。

“将三点半课堂开进社区里,激发了社会资源的活力,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素质教育理念。”校长陈彪也表示,每逢佳节,社区志愿者和孩子们都忙活起来,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制作灯笼,冬至包饺子,春节剪窗花,孩子们纷纷送给社区的空巢老人。

教育,是民心工程,是发展之基。面对优质教育资源扩充的“瓶颈”,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从当下实际和放眼未来的定位,锐意改革、创新探索,凝心聚力构建“面向未来,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健智校园”。从寻找痛点、难点,到直面深层难题,再到于改革中凝聚共识,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与绿苑社区形成了以校内“拓展课堂”和社区“三点半课堂”相融合的创新课程体系,以共建共享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发展轻负优质、内涵发展的全面教育,为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徐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甘洁

新闻推荐

青少年普法社区行

为加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素养,提高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近日,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综治办联合经开区交警大队、芙蓉...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