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迁】合肥:“微整形”为老城带来高颜值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2-18 07:00 大字

本报讯 (记者陈华)矗立在合肥市包河区的一座原本要被拆毁的锅炉房大烟囱,如今成了不少市民留住城市记忆的心灵印记。老旧的锅炉房经过建筑师一番包装改造,成为时尚的咖啡馆;曾经的锅炉工宿舍,则成为精美的民宿。这是合肥实施“老城复兴”行动的一个缩影,一些老街巷、老建筑在“微整形”后重现高颜值,让市民在时尚与传统交融的氛围中享受着别样的城市生活。

近10多年来,合肥市的城市空间大大扩张。相对于新城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老城区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特色淡化、功能弱化、设施老化等问题。包河区委书记葛锐在一次调研中发现,面积占全区27%的老城区,人口却占全区68%。“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人口,可以确定的是老城复兴举足轻重、至关重要!”随后,该区在合肥率先提出“老城复兴”。

在推进“老城复兴”过程中,包河区不搞大拆大建、过度开发,而是发扬绣花精神,补短板,干细活。“老城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记忆,一定程度上更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发展内涵、建设品质和管理水平。”该区在编制“老城复兴”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将历史文化、工业文化、市井文化、码头文化等元素与老城复兴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底蕴、合肥特色的主题街区、城市建筑、中心广场等,既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又融入现代生活、彰显时代特质。

该区雨花社区有一幢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独栋4层建筑,一直对外商业出租,年租金50万元。由于社区办公面积仅有200多平方米,非常拥挤,有些人曾提出将社区办公场所迁至这幢独栋建筑里。在反复考虑后,社区最终还是选择将这幢建筑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对外开放。

“老的城市记忆不能丢掉,更不能抹掉。”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凯直言,他们已经尝到了老城“微整形”带来的甜头。该街道将一条旧街巷的所有房子保持原貌,将街区整体风格予以平衡式包装改造,并冠以“中隐于市”的名字,结果收到了非常好的商业效果。

据悉,包河区还将推出“一街一特色、一巷一文化”,让老城区“高颜值”的同时更具“高品质”。

新闻推荐

本栏编辑说

宪法在进行。12月6日,在全国第5个宪法宣传日暨首个宪法宣传周里,安徽法制报社的“法律进校园”栏目组全体采编人员刚刚结...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