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最好的养老”■张凡
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我们应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从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到精神层面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老年人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是未来养老面临的新课题,需要从更宽广的社会视野去回应。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从容地迎接“银发浪潮”,让更多老年人拥有快乐充盈的晚年生活。
在合肥,为了进入老年大学,有老人凌晨4点就在校门口排队等待;在济南,一所老年学校半天时间迎来近300名想要插班的银发学生;在武汉,某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名额一两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近期,各地老年大学陆续开学,“一座难求”的火爆情况,让人深切感受到老年人高涨的学习热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时期。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少老年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或走进老年大学,或参加兴趣小组,学舞蹈、声乐、摄影,练英语、书法、瑜伽……通过丰富的课程学习,不仅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色彩,也向周围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810多万老年人在6.2万多所老年教育机构学习,上千万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参与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
衰老固然是不可逆的,而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才是对自己负责。的确,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接受老年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交际圈子有限,生活本就相对单调;再加上不少老人与子女分居两地,面对“通讯录里的儿女”,老年人也更易因缺少陪伴而产生孤独感。如今,一些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各种养生骗局、传销骗局频频盯上老年人,某种程度上和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有关。通过老年教育,以课会友,学习技能,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再次挖掘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老年人会感慨,“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尤其是在今天,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互联网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前段时间,黑龙江鸡西一位老人因不会使用微信支付而与超市发生争执,其中虽有误会,但“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的质问,依然引人深思。时代阔步向前,不可避免会让老年人陷入一些难以适应的生活场景。对此,全社会都应承担起“文化反哺”的责任,帮助老年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器物使用等方面跟上时代脚步,让他们也能在时代发展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
与快速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相比,教育资源供给还存在明显不足。《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要达到20%。目前我们距这一目标还存在不小差距。如何缓解供需不平衡,让“一座难求”现象不再上演?如何进一步提升水平,让高质量的教育浸润老人心灵?如何进行更有效管理,为老年学习打开便利之门?当前,针对这些问题,不少探索正在进行。比如,上海发放“老年人学习卡”,为老年教育提供更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广州计划建设老年教育微课资源库,集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等。相信随着更多探索的进行,老年教育可以更好地增速提质、添彩晚晴。
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我们应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从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到精神层面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老年人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是未来养老面临的新课题,需要从更宽广的社会视野去回应。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从容地迎接“银发浪潮”,让更多老年人拥有快乐充盈的晚年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聂扬飞本报通讯员王春荣“大家的事,大家商议办。自居民协商议事委员会参与制定的公约出台后,各方都能自觉执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