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医生眼里的改革
□合肥唐飞
一个寻常的日子里,我坐在医院值班室,安心守护着患者的安危。抬头看见时钟,已然指向了深夜零点。内外静谧,脑海里却突然浮想联翩……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小镇上一间简陋的防疫站。那一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而我,何其有幸得以见证整个春天的样子。我的童年虽物质匮乏,却过得无比幸福。没有了饥寒的困扰,也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更没有电子游戏的诱惑。一群小伙伴,一起在希望的田野里疯长,一起舔着老冰棍嚼着狗屎糖,一窝蜂地挤在电视机前,那黑白的影像,早已成为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上小学那会儿,家门口边就是间卫生院:一个两层的红砖瓦房,内里中药飘香、陈设简单,却也是一群孩子们玩耍的天堂。当年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便是我们过家家的工具:你给我打针,我给你发药,特别钟爱模拟着医护人员的模样……现在想来,还真是从小培养出了对医疗行业的感情呢。依稀记得,里面的古稀之年的李医生常说:“我就是闲不住。我热爱医生这份工作,就想为人们做点事,做老百姓的健康守护人。”
在对知识分子越来越重视的改革开放之初,父亲开始关注我的学习;而在母亲“感谢邓小平”的念叨声中,对于做医生有着特殊情怀的我,毅然选择走进了医学院的大门,开始了属于我自己的成长之旅。我是看着隔壁的大姐姐,从单纯的大内科医师,到基层全科医师;看着医疗政策和卫生环境的的逐步变化、改进。每年寒暑假回家的日子里,我常常客串成白衣天使,到小镇卫生院友情帮忙。几十平米的门面里,两三张方桌就是坐诊台,病床就是一铺草席床。人多的时候,患者就自己准备个衣杈,拿着吊瓶在外面的马路上徘徊,我永远记忆犹新。
2000年之后,医疗行业蓬勃发展。一件件、一桩桩医疗惠民工程,服务的是黎民的健康,温暖的是百姓的心身。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结束了农民没有医保的历史,开始了医改的新纪年。2010年,医改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动作。之后,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建议的落实,以及智慧医疗工程全面上线成功,医务人员扔掉纸笔,走进无纸化办公、智能医疗的新时代。而我也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到了省城的医院上班。
医学,是经验的科学,也是设备的科学。曾几何时,因缺少大型先进医疗设备,许多患者的疑难杂症、危重疾病无法得到明确诊治,只得远赴北上广等地大医院进一步确诊。今天,我们安徽各大医院引进的先进医疗设备,完全可以与国际国内的先进设施接轨,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人民。
完全可以说,从小到大,我是看着咱们的医疗事业一步步提升的。现在,医疗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医生跟病患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医保制度的改革,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够看得起病了。国家对医疗团队,特别是基层医护人员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全面推开,公卫网并入智慧医疗系统,国家卫计委正式更名为国家卫健委,不远的将来,有了新医学,有了智慧医疗,大家看病只用一张卡就能缴费、报销,只要插上这一张卡,病人的健康情况就会一览无余,这一天应该不会太远!
从少不更事到年近不惑,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的脉搏,见证了40年的辉煌之旅。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将继续与改革开放一起同行。
新闻推荐
日前,家住合肥阜阳北路的陈老汉拨打新安晚报962000热线求助,称他老伴热衷于购买保健品,买了十几种,花了快十万元钱。“我和子...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