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惊艳四座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45位,朝着“千亿城区”目标迈进
[摘要]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45位,朝着“千亿城区”目标迈进
○华东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南站 ○现在滨湖新区成为展示安徽城市形象的新窗口陈安云/摄 ○全市最大的城市阅读空间——半亩方塘 ○昔日杨树林蝶变成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全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集聚包河
核心提示:
2002年3月,合肥实施区划调整,揭开了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时代序幕。
从此,脱胎于郊区、依临于巢湖、得名于包河的包河区应运而生,开启了城湖共生、万象更新的历史新纪元。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45位,投资潜力蝉联第10强,新型城镇化质量上升至第59位新增设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分别位居第33位、第40位,两个单项实现了挺进40强……
伴随着合肥变大变美变强的强劲步伐,从合肥市郊区一路走来的包河区实现了从全省经济总量第一城区,到综合实力第一城区,再到蝉联全国“百强城区”的连续跨越,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惊艳四座。
[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45位
早在成立初期,包河区就坚持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导,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电力能源、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都市型工业等是重点产业。
近年来,随着城区的转型升级,包河定位打造国际化都市区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先行区,综合实力也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坚定不移实施“滨湖引领”战略,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文化融合发展,打造为金融服务的产业和为产业服务的金融,要素资源更加富集,集聚效应加速释放。
目前,包河区金融商务等新兴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全省首个“金融小镇”开工建设,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已集聚400余家大中小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全省金融创新中心、区域性金融集聚中心、全国金融数据中心地位呼之欲出。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包河区充分发挥辖区中科大、合工大等30余家科研院所优质资源,深度开展院地校地共建,携手推进双创合作。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
201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发布了2018年的评价结果——
包河区一年跃进3个位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45位,投资潜力蝉联第10强,新型城镇化质量上升至第59位,新增设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分别位居第33位、第40位,两个单项实现了挺进40强。
如今,包河区正朝着“千亿城区”的目标迈进。
[城区布局] 融入合肥城市建的全局,实现滨湖引领
2002年,当包河区出现在全新的合肥版图上时,向南扩张的框架便逐渐拉开,多年来融入合肥城市建设的全局,抢抓机遇,实现了从合肥“东南一隅”到“安徽中心”的嬗变。
这其中,滨湖新区功不可没。
从2006年打下第一根桩基至今,滨湖新区经过高强度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一座现代时尚、业态高端、功能完善、和谐宜居的新城区,也成为合肥的新名片,安徽的新核心。
在滨湖新区建设发展的引领下,为了继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包河区又创新实施“一体三翼”统筹发展机制,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主平台、宜居宜业新空间。
作为“一体三翼”的重要部分,包河经开区主体地位和作用彰显,今年上半年,在安徽省级以上开发区年度综合考核中,跃升至全省第9位、全市省级开发区第1位,首次挺进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100强。
淝河片区概念性规划高标准编制,征迁总量突破170万平方米,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淝河生态公园二期等绿带绽放新颜,一个曾经脏乱差的城郊接合部正在加速向品质高地华丽转身。
滨湖卓越城公共配套、市政道路项目加快推进,生态规划编制完成,一个全国生态新城样板闪亮崛起。
骆岗片区完成全球招标,定位打造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一个合肥面向国际的中心款款走来。
[品质提升] 实施“老城复兴”与新区齐头并进
如果说,滨湖新区是包河的形象和窗口,老城则是包河的根和魂。
迈入新时代,如何推动老城与新区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面对这一时代课题,包河给出的答案就是:实施“老城复兴”,建成“更有活力、更具魅力、更加宜居”的城市空间。
在宣城路105号,包河老城区核心地带,有一座建成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锅炉房,如果你稍加留意,一定会发现,剥离城市的冗杂,这里已经变身成为一个藏在市井里的秘密创业空间“锅庐”,记录起一段城市的历史。
这一切,就得益于老城复兴的推进。对于市民来说,看得见的改变,不仅仅发生在“锅庐”。备受关注的罍街,即将再次升级,用2年时间,建成合肥城市地标、全国知名街区。
与罍街升级同步推进的,还有芜湖路街区改造,将打造“老城复兴”标杆式项目;河滨地块异地安置,将联手品牌企业开发,打造“合肥之门”。
[社区治理]
滨湖大社区
城市社区治理的“小岗村”
随着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也在增多,如何更好地实现社区治理创新,也成为摆在包河区面前的重要问题!滨湖大社区的探索,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宋云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琼临居委会主任,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居委会主任”不一样,她完全由群众投票选举完成。“其实,我们这个居委会,不承担任何行政事务,居委会成员不坐班、不拿工资,平时主要是带着居民参与到楼组自治、邻里互助、民主协商等各类活动中来,在活动开展中增进彼此的感情。”
宋云桂口中所言的,就是居委会去行政化的体现,这也就是包河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一大创新。
原来,早在2013年2月,滨湖世纪社区成立之初,包河就将社会治理创新的“种子”埋了进去,突破传统街居管理体制,探索一种全新的大社区治理模式,将其打造合肥市首个街道级大社区。
这种模式精减层级,将管理服务资源下沉到大社区一级,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委一会一中心、一社多居网格化的治理架构,形成了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运转。这一探索在全国引起关注,被称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合肥世纪模式”,更被学界誉为中国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小岗村”。
不仅如此,包河区还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滚动实施社区“两级中心”项目35个。社区“两级中心”模式,入选合肥市优秀社区治理案例、位居安徽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成果之首,被重点推荐至民政部,社区治理的“包河理念”“包河经验”进一步示范推广。
[生态保护] 包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拥三圩、襟五河、带一湖;环湖56平方公里生态农业区。作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和形象窗口,包河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从建设伊始,包河就将目光留在了长远,坚信“生态,将是巨大的经济财富”,“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如今,在56平方公里的湖岸,包河规划在前,造出了一道半月形的生态屏障,滋润着一城百姓。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就是最好的代表。
在南淝河和巢湖交汇处的大张圩,有一片以杨树为主的万亩林区。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叶生叶落,循环往复。经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和卓有成效的打造,2012年10月正式开园。17个月后,又成功一跃成为“国字号”。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仅仅是包河“生态立区”的一个缩影。在16.8公里的湖岸线上,东大圩、牛角大圩也相继走进合肥市民的生活。畅享生态,无需远足。
如今,包河还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完成关镇河等6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编制,试点“智慧河长”、建成全市首家河长信息化系统。在全市率先完成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界桩安装。
[民生福祉] “学在包河”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为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包河区自2004年起就开始了探索,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学集团和教学联盟,形成“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学区联盟”等模式。
时至如今,包河区已经成立师范附小、屯溪路小学、青年路小学、第四十六中、第四十八中、实验学校6个教育集团和南园学校1个学区联盟。
“今后,我们将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实现集团内‘管理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研一体化、培训一体化’,以名校带弱校,以大校带小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包河区相关负责人说道,“学在包河”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真正让包河成为“安徽教育第一强区”。
此外,包河还大力推进“健康包河”建设,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全面深化合作,医联体建设迈出新步伐。“三城同创”、医养结合、中医药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等特色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李多庆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蜀山区北部休闲生态区乡村旅游道路拓宽工程6条道路主体完工。该工程包含16条农村道路,总长58.5公里,概算投资约1...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