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烂熳寄情怀——赵朴初笔下的“秋”

太湖周刊 2018-10-26 10:18 大字

◆朱家托

言为心声诗言志。面对满眼秋光,赵朴初“托衷情于片纸”,一扫秋之“惨淡”“栗冽”“萧条”,正本清源,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四幅激荡着奋发向上精神之画。

其一,秋之“色”是“举目秋光烂熳”。

西江月

谒包公祠及墓园

来谒包公祠宇,森森松柏庄严。香花墩上祭衣冠,举目秋光烂熳。

凛凛壁间家训,千秋立懦廉顽。敬恭岂独为乡贤?要与全民示范。

(1990年10月4日)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天圣朝进士。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烈耿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敬称“包青天”。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珙,包公之子。

春华秋实!如果说,秋是收获的季节,那么不仅收获金稻银棉,还要收获政治清明,这样的收获才真正是“千秋”丰收年!在赵朴初看来,“抬头朝着晴空看,一群群白鸽,一串串彩球,向灿烂霞光飞展”。廉洁清明,秉公执法,全心全意为民,这才是秋光的“本色”!

其二,秋之“容”是“心会处、风来一钟”。

云淡秋空

千古玄中,一天凉月,四壁苍松。透破禅关,云封石锁,楼阁重重。

回头白塔高峰,心会处、风来一钟。挥别名山,几生忘得,如此秋容。

原注:1957年9月,日本佛教访华亲善使节团朝礼净土宗祖庭玄中寺,与中国佛教协会同仁共修法会,宾主唱酬,极一时之盛。(1957年9月)叶小文曾任国家宗教局长,他著文回忆赵朴初为中日佛教和平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他听赵朴初说过,日本侵略者当年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中国人,日本帝国主义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是血海深仇!那么,战后中日关系怎么办?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从民间友好交往入手,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促进中日人民友好,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中间,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就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小文认为,朴老的功绩,不仅为国内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所称赞,而且为日本佛教界所景仰。在日本佛教人士心目中,朴老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也是日本佛教界、中日两国佛教友好交流的一面旗帜。日本佛教界知名人士、日本佛教净土宗宗务总长、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水谷幸正先生说,日本佛教界将在赵朴初先生的旗帜下,继续发展两国佛教界之间的友好交往。破“关”解“锁”,赵朴初为中日友好作出的贡献永载史册。

其三,秋之“气”是“肝胆文章,和平志业”。

云淡秋空哀郑振铎

风急天高,何期一别,万古云霄。手抚新编,神痴诗句,曾费推敲。

廿年往事如潮,风雨夜、盘飧见邀。肝胆文章,和平志业,耿耿星遥。

(1958年10月)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是我国“五四”时期涌现的著名作家、文学家和翻译家,是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物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逝世。郑振铎一生著述丰富,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赵朴初从郑振铎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正气”、“骨气”、“才气”、“志气”,这是秋之气中的精髓,具有这样的秉性,才算得上中华民族之“星”!

其四,秋之“意”是“喜见乱云开,意兴洪波动”。

中秋感怀调寄卜算子

月是故乡明,情是乡人重。少小离家老大回,此句循环颂。

喜见乱云开,意兴洪波动。改造山河战万难,愿献兴邦颂。

(1990年10月4日)赵朴初说过:“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因为“改造山河战万难”,才有“人天尽换装”。所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子”,从“一”到“万”,“秋”留给人们的意蕴是丰富多彩的。

新闻推荐

多地公布蓝天保卫战“作战计划” PM2.5浓度将降多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6日电,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外公布。截至目前,北京、河北、天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