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合肥建设成为人才宜居城市
民革安徽省委会
人才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其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作为省会和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城市,合肥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为此建议从“人”的宜居和“才”的发展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人”的宜居方面
与普通人相比,人才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对生活有较高的期望值,但适应和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不高,且刚参加工作时经济能力较差。因此,人才的引进必须从政策源头上考虑、引导和安排其“住得下来”、“生活舒心”和“行得顺畅”等各类生活问题。
对于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住得下来”,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实施了各项优惠措施,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发放安家费(包括一次性或分年发放等情况)。可以在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对安家费收入应免交个人所得税。
“生活舒心”是指引进人才的收入、医疗及配偶子女等生活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也是决定人才能否留得下来的关键环节。合肥市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方面还有一些工作可做。应加大引进和培养优质幼师及中小学教师,均衡分配优质教学资源,尤其注重分配在高科技人才比较密集的区域。另外,对高科技企业的骨干核心人员和科研单位的高级科研人才,应在进一步健全分配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考虑给予一定程度的个税减免。
“行得顺畅”是指公共交通、公园绿地、餐饮购物等与品质生活相关的居住环境规划、布局、发展和建设要合理。首先,对人才工作和生活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有关部门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整各路班车的路线,尽可能把工作区与生活区用一到两趟班车串联起来,对需要夜间工作的区域,应延长公共交通的末班车时间。在人才生活比较密集的生活区,从合肥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上,保留和建设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健身设施和高品质餐饮购物设施。
二、“才”的发展方面
人才是否愿意在合肥工作,关键是看合肥能否为其提供“未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可细分为以下几项:合肥的城市体量、工作领域在国内外的地位、工作团队的成熟度和体量、政策空间等。以上因素在权衡评估的重要性上是依次叠进的,大致遵循着“资源丰度→工作资源→个人发展→发展效率→发展空间”的演进轨迹。
一方面,城市体量往往决定着各种资源的富集和丰沛程度。较大的城市体量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合肥应结合远景规划和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和发展更科学、合理的城市体量和人口布局。另一方面,工作资源、个人发展和发展效率问题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从合肥市的发展角度而言,如果能在某个未来发展的方向上,集体性引进一个工作团队,配合本地人才富集的特点,就有可能形成快速突破的格局。当然,更重要的工作是用心培养本地人才,建设相应人才团队,从政策、资金和法律等角度支持团队建设,努力提高合肥在国内、国际的科研和制造业水平。这是吸引人才流入的最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在起始阶段很难做,但必须坚持做、长期做,可以考虑设置相应的领导机构来领导和监督这方面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星级记者胡明兵“国庆长假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有件事我还是觉得不吐不快。”合肥市庐阳区的沈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