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奋斗

新安晚报 2018-10-15 11:30 大字

□合肥唐卫丰

大哥是我大伯的长子,在我们这一辈的兄弟姊妹中,他年纪最长,是我们的骄傲。他比我大20多岁,现在已经62岁了。年龄上的差距,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沟通上的障碍,我俩很投缘。

从我记事起,印象中的大哥总是乐观向上,笑对一切的。他经常在我面前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正因为经历过风风雨雨,所以更要感恩这个时代。

大哥家里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大。初中毕业后,大伯为了生计,只好让他辍学。十五、六岁的大哥,已然成了家中的壮劳力,和大伯大妈一起在生产队忙着挣工分。他每天第一个上工,也第一个完成劳动任务。到了年底,他的工分数遥遥领先于其他人。

渐渐地,家中的弟妹们都长大了,生活的负担也重了,大哥决定出去闯一闯。那时,“闯”出去的最好办法,就是当兵。大哥长期在地里干活,练就一副结实的身板,体检轻松过关,顺利地当上兵。

大哥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皖北的一个小城。听大伯讲,大哥在部队算是有“墨水”的,写得一手漂亮的大字,因而当上了文书。家里最希望他能一直在部队干下去。临近退伍,领导把他留下来,又干了两年。但是,当了五年兵,大哥最终还是没能留在部队。

大哥生性要强,退役后,他并没有回家,大伯非常着急。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家里分了十几亩地,急需劳力干活。但大哥还是没有回来,他留在了部队驻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城市里有了活力,水泥厂、纺织厂、塑料厂纷纷招工。于是,大哥带着退伍证、立功证书,顺利地进了一家服装厂,开始了他的奋斗。

做服装,大哥是门外汉,厂里安排他做装卸工。大哥说,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注意留心每一个工种,决心要把厂里的技术活全部学会。从学缝纫、裁剪、拷边、熨烫开始,只要有空他就利用到车间的机会,学别人操作。因为当过兵,懂管理,渐渐地,大哥赢得了厂领导的信任,就把他调整到车间工作。大哥从组长做到车间主任,最后居然被任命为厂长。

大哥说,由于是国有单位,服装厂很是吃香,经常有人托关系找他,想到厂里谋个活干。那时,他为了公平起见,决定公开招考录用员工,为此,得罪了不少人。说起这些,他一点都没有后悔。

上个世纪末,企业要改制,这对于大哥管理的服装厂冲击不小。企业脱离计划体制,全面推向市场,国家对厂里的经营活动不再包干。这让大哥和工人群众,再也找不到以前的优越感了。

大哥说,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辞去厂长的职位,凭着自身的技术,另谋出路;另一条路,就是领着大伙儿奋力拼搏,走出困境。大哥选择了后者。他从开会动员,到布置分配任务:进口原料,设计最新款式,联系销路……大哥大刀阔斧地对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摸对了路子,厂子一下子红火起来。企业做大了,大哥决心要把企业做强,于是,他把目光瞄向了国外市场,经常领着业务骨干到浙江、福建等大型服装企业“取经”。

这几年,“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日渐兴起,大哥又开始将市场从传统的实体店面转向电商产业。以前一个厂的生产规模,又扩大到4、5个厂,还在向合肥、宁波等大城市转移。

我常常问大哥,已经过了60岁的人,什么时候选择退下来?大哥笑着说,年龄不是决定一个人创业干事的因素;只要胸怀梦想,在这样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里奋斗着,永远都是幸福的,快乐的!

新闻推荐

金婚夫妇牵手跑“半马”

本报讯(记者刘晓丹)13日,在“半马”比赛终点处,81岁老人等待金婚妻子的一幕感动池城,很多人感叹“一场比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满...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