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高新区以改革创新助推转型发展
金风科技风电装备制造车间
通讯员 张兴 本报记者 南卫东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延安高新区,深入采访延安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以小视角、全媒体反映延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作为延安产业转型升级的试点,延安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抓住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转型机遇,激发内生动力,吹响高质量发展进军号。2018年1月至8月,延安高新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7%。
聚焦产业升级 助推转型发展
延安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能源金三角中心腹地,油、煤、气等矿产资源丰富,聚集了以延长石油、长庆油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石油及相关企业。多年来,传统能源产业为延安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油主沉浮、一业独大”的单一经济结构的矛盾日渐凸显,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延安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10多年前,延安高新区引进了一批油气勘探设备制造及服务企业,从石油开采向油服、装备制造等领域延伸,迈出了产业转型的第一步。但由于缺乏高精尖技术和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经济转型收效甚微,很多企业面临停产、人才流失的局面。
A 明思路:比较优势是方向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延安列入国家100个高铁站点枢纽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的获批,延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期。
“进入新时代,如何把握新的机遇,实现追赶超越、后来居上,关键在于以新视野开辟新道路,找准并放大延安的比较优势,聚焦以能源科技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走具有延安特色、符合延安实际的转型升级之路。”对高新区新时期的发展之路,延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矿平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2016年,延安高新区主动调整战略定位,从延安实际出发,创新谋划,确立了以能源科技为主导,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为配套,其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协同的“122”产业体系。其中主导产业能源科技不仅要在原有能源装备和油气技术服务产业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发展能源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三次采油、油气集输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以及油气勘探、开发和储运为主的能源科技服务,还前瞻性地补充拓展了新能源、储能等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重要依托板块,既接地气,也把能源之路越走越宽。
B 转方式:提质增效是关键
中庆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孙宝有是一名多年从事油气注采工艺的科研工作者,曾组织和参与专利及专项技术开发课题近百项。2008年,他和他的团队从东北来到延安,在延安高新区开办了大庆纽斯达延安分公司,主要做注采工具和技术服务,由于分公司注册资金少,不是独立法人,不能参与投标,很多业务、技术研发受限。2017年,延安高新区孵化基地投入使用,孙宝有果断决定以中庆能源独立法人的形式进驻孵化器,开始把多年来关于油田智能数字化管理及石油环保助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推向市场,重新走上创业之路。
与入驻高新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众多年轻创业者相比,64岁的孙宝有不仅有多年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的经验,干事创业的激情也毫不逊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庆能源在高新区孵化基地的加速器有了自己的生产线,凭借成熟的技术应用体系,大幅增加石油产量,节约人工成本,同步进行精细化数据收集分析等优势,迅速与长庆、延长等油田开发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市场反应良好。
延安高新区孵化基地负责人苏醒表示:“当时引进中庆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项目符合我们的产业定位,另一方面就是看中他们的技术水平领先、发展前景好,对于能源企业提质增效、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助推作用。”
C 聚产业:多轮驱动添动力
聚焦新能源,按照国家倡导开发环保清洁能源的政策,2016年5月,延安高新区引进了总投资7.5亿元的全球最大、全氧燃烧、超白、高透的光伏玻璃生产项目,填补了新能源产业空白。今年6月23日彩虹光伏玻璃生产项目建成,窑炉成功点火,进入投产倒计时。预计年产光伏玻璃2600万平方米,可配套装机3.7GW光伏组件,为全市做好产业“无中生有”大文章,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6月,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国内第一,中国最早的风电机组研发制造商金风科技落户延安高新区,投资建设延安风电装备产业园,依托北京、新疆、江苏、德国、美国、丹麦、澳大利亚等七大研发基地,为延安的风力发电机组生产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和产品创新支撑。2018年2月,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正式落地投产,满负荷运转可创造80亿元的年产值。
如果说,发展新能源是为了顺应当下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经济的现实需要,那么,培育储能产业,则更多着眼于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2018年6月在第三届丝博会上,延安高新区正式推出“储能谷”项目。延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矿平在推介会上指出,储能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支撑,在延安打造“储能谷”,大力发展储能产业不仅能改变弃风弃光弃水的能源浪费现状,缓解谷电峰电不平衡问题,还能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助推延安早日实现转型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按照“树品牌、建平台、落项目、聚资本”的思路,延安高新区已逐步把“储能谷”这张蓝图变为现实。目前,延安高新区已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台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专家达成了共建储能产业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合作协议。合肥东胜新能源、智享储能科技、易储新能源等公司的6个产业项目落地“储能谷”一期。延安易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风鸣说:“我们最初来延安是准备做熔盐储能供热项目,后来逐步扩大了合作领域,从熔盐储能主题产业园,到综合性储能产业基地,再到覆盖六大储能产业板块的全产业链储能生态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高新区的政策引导、精准招商、精细服务、平台搭建、人才匹配是最关键的‘助推剂\’和‘催化剂\’。”
聚焦科技创新 助推转型发展
科技要成为第一生产力,关键在于应用和转化。在新技术上施点“创意”魔法,带来的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变革。延安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对创新型项目和懂技术的发起人青睐有加。
A 传承基因:做活红色文化
一张剪纸,一个小程序,加起来就是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的动态秧歌表演。这是延安高新区的创业团队高度科技公司的“拿手好戏”,也是到高新区众创空间参观的客商最感兴趣的看点之一。其核心是利用AR/VR/AI增强现实技术与延安本土文化相结合,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赋予剪纸、腰鼓、秧歌等新的生命。
创意的主导人刘佳是延安本地人,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世界500强公司,但出于建设家乡的强烈使命感,带着一身本领回到了延安。“我想改变外界对延安的看法,红色的延安和今天的新延安都应该被人们了解,尤其是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记住。”这是他放弃优厚待遇重新出发的原因。
AR/VR/AI技术其实并不新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旅游、娱乐等行业,但通过现场模拟,与红色文化、党史党建、体验教育的结合,却是闻所未闻的新点子。这个创意以它独有的趣味性、互动性、沉浸感、鲜活感让众人惊奇不已,更让莅临延安高新区考察调研的各部门领导、各领域客商、专家深感兴趣,当下就表示,“可以深入谈谈”。刘佳说:“当初看中延安高新区孵化基地这个平台,源于硬件、软件的种种考虑,现在看来还有我们没预料到的更多更广泛的合作机会。”
现在,延安高度科技逐渐从小微企业成长起来,增强现实的体验式教育、旅游,机器人智能交互等产品逐渐从设想走向现实和应用,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伐。刘佳作为优秀的返乡创业青年代表,今年也喜获团市委颁发的“延安五四青年奖章”。
B 双创驱动:3D打印进课堂
3D打印技术并不陌生,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只是听说过没见过的高科技。延安高新区的创业团队塔尔公司通过建立3D打印教学实践实验室,把3D打印带进课堂,为小学到大学提供知识应用和实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建模、打印,直接把自己的设想变为实物,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今年9月6日至8日,在第三届中国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决赛中,由塔尔公司指导的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的2名学生从400多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双双进入决赛,其中学生张欣设计的参赛作品《多功能沙发盒子》荣获三等奖。
塔尔团队塔尔的技术负责人钟经理对记者说:“选择延安高新区孵化基地是因为这是一个省级的孵化平台,准入和审批流程比较简洁高效,我们前一天来咨询,第二天就得到答复。仅用了2天时间就协调解决了产品展示场地和办公场地,还是免费的,硬件也是相当棒,是我们所有分公司中落地最快的一次。”
“我们现在的产品和服务品种比较多,很多设备可以通过手机APP操作。有一个小客户,只有6岁,设计了一个手机壳,我们给他打印出来放在服务平台上,有人喜欢就可以下载打印,收益八成归他,两成归我们,因为专利属于他,竟然出现过他的月收入比他爸爸还高的情况。”该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道。
延安高新区对“双创”工作格外重视,认为“双创”是延安高新区产业培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从金融扶持保障、引才留才政策设计、政策体系建设、创业孵化载体支撑、创业氛围营造五个方面入手给予支持,与创业者们一起携手做逐梦路上的同行人。
聚焦环境再造 助推转型发展
作为延安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区,近年来,延安高新人以“不敢等”的自觉,“等不起”的敬畏,积极主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延安高新区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决策部署,以敢行敢试的担当,只争朝夕的拼劲,在发展理念、园区运营、招商服务和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动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高新区科学追赶超越的路子。
A 理念革新: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解放思想——革新观念——突破创新”往往是一以贯之的,也成为开启每一阶段改革新航程的必然选择。有着丰富经济工作经验的延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矿平,到任高新区后不久就一针见血地提出要解放思想,进行大脑里的革命,“一切工作的滞后,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的滞后。一切工作的精气神,都来源于思想的激情与活力,都来源于理念的变革与转化。”
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园区发展和管理经验,2016年以来,延安高新区“一班人”曾多次赴韩城经开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渭南国家高新区等地考察。一路走来,通过学习交流,深感各地园区的发展变化之大,产业革新之快,延安高新区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增加外向度。韩城经开区考察结束后,刘矿平在《延安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争做创新驱动引领者当好转型发展排头兵——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指出“学习先进做法,借鉴先进经验,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苦干实干,持续用力。”“必须坚持系统化定位、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推动”。
B 园区运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借智借力,借梯才能登高望远。通过与拥有丰富园区运营经验和多个成功案例的武汉中电光谷等专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高新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软性服务,努力将延安高新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引领、高端要素集聚、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新城。
以园区共建、产业合作、招才引智等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高端智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作用,加大招才引智,不断完善支撑高新区发展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借助陕粤、苏陕深化合作契机,推动建设东西部合作示范区,与江苏宜兴经开区、广东佛山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11月,延安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合作设立了延安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2018年7月,与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延安大学共同签订了《储能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同时努力争取通过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张慧博士,引进台北科技大学李建德教授建立储能研究中心。与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台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盟,共建创业、科研基地,为完善产学研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C 招商服务:产业转型从政府转型开始
延安高新人始终坚持以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产学研体系构建、配齐配硬专业服务团队等方面入手,为入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发展创业体验。近年来,建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大孵化体系,创新创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39户中小微企业入驻发展。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复制借鉴自贸区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精简办事流程,仅2018年已完成了44个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备案、审核工作。将综合保税仓建设提上日程。高新区的产业要素“洼地”的集聚效应日渐凸显。
2018年,4月19日——20日,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来延考察调研升级工作时,对高新区的建设发展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工作已顺利通过验收。在省科技厅和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延安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高新优势还在逐步扩大。
D 机制体制创新:精简高效,用事业留人
正确的路线方针制定好之后,关键因素在干部。既要有活力,又要有动力、有方向是高新区对干部的要求。如何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新区也做了很多探索,逐渐走上了一种更侧重于开放灵活、有竞争有淘汰的模式。
储能谷项目的创业团队成员人才济济,有海归、有硕士,基本都是外地人,他们中的10多个人基本常驻延安。招商局局长杨耀富说,“去年腊月二十七我去看他们,其中一个小伙子的老婆、孩子都在北京,我问他想不想家,他说不想回北京是假话,但现在对延安是割舍不下的,因为这里有自己的事业。”
2017年,专门建设了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等为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定制的居所。“考虑到专家们年纪层次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在便利性、安全性、美观性上做了统筹考虑,确保专家们居住得舒心、安心。”负责专家公寓项目的负责人张懂说。
选人、用人、留人是高新区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2017年10月,延安市委常委会议上,高新区正式提出机制体制改革的议题,除了选人用人,还通过提升管理、简化办事流程等,助推高新区真正成为助推延安优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平台和核心引擎。经过深入研究讨论,会议原则同意包括高新区在内的三家管委会进行机制体制上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2018年,延安市政府《关于促进延安高新区新区南泥湾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及市委、市政府专项会议纪要相继出台,高新区的改革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场以“精简、高效、自主、灵活”的革命还在悄然继续……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秉承不主动就被动的思路,延安高新区以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为引领,用改革推动高效发展,用创新推动向高质量发展进阶,为延安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留下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向阳光借能,这在合肥已经不是新鲜事。如何让阳光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生产成为此次论坛太阳能光伏分论坛讨论的重点话...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