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频繁出长差,女儿陷入分离焦虑 专家:父母应先从自身找根源

市场星报 2018-09-09 01:04 大字

由于自己经常出长差,8岁的女儿不仅学习成绩滑坡,还陷入分离焦虑……最近,合肥市民陈女士便遭遇了这样一件烦心事。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分离焦虑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一般好发于七八岁,“要想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父母应先从自身找根源。”

A 妈妈频繁出长差 女儿陷入分离焦虑

最近,家住合肥市沁心湖社区的陈女士十分烦恼,“实在不行,我只能辞职。”她说半年前,因为工作需要,自己开始频繁出长差,“每个月顶多在家一个星期,如此一来,陪女儿晓晓的时间少了很多。”

晓晓今年8岁,原本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可半年来,她的成绩退步明显,“老师说她上课经常开小差,我妈也说孩子经常闷闷不乐的。”一周前,陈女士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差,可晓晓突然抱着她,哭着求她不要走,“我这才知道,我每次出差,孩子都会陷入分离焦虑,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她的情绪也变得十分低落。”

如今,陈女士正陪着晓晓接受心理辅导,“我正在向单位申请少出差,如果实在不行,我就只能辞职了。”

B 分离焦虑七八岁高发,1/3会延续至成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分离焦虑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主要表现有:孩子与主要照护者分离时(包括时间较长的出差、外出打工,也包括时间较短的上班、上学等)表现得过分悲伤,非常不愿离开他们,较小的孩子会有哭闹、攻击、发脾气等行为;有的孩子则表现出对父母担心,比如会不会发生交通意外、失踪、绑架等事情;孩子对害怕离开的对象有夸大的抱怨和悲伤情绪,比如反复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回来;吃饭、睡觉都要和对方在一起,很多孩子不敢睡觉,生怕睁开眼就看不到爸爸妈妈了;有的孩子会做噩梦,梦见找不到父母了,或父母离开自己了;部分儿童会在分离时表现出躯体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孩子第一次离开熟悉安全的环境和家人时,往往会非常不适应、不情愿。周金妹表示,但如果上述表现持续超过4周,伴随躯体症状,孩子的社会功能受损(比如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玩耍、学习等),内心非常痛苦,就可诊断为分离焦虑了。分离焦虑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一般好发于七八岁。

据文献报道,美国儿童分离焦虑的患病率在4%左右,多数患儿伴有社交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学校恐惧症等。其中,1/3的患儿症状会延续到成年期,影响人际交往、性格养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1/3的患儿存在抑郁情绪;1/10的患儿有强迫症状。

C 提醒:想帮孩子摆脱焦虑,父母先从自身找根源

分离焦虑的病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类。有些孩子出生就表现出胆小内向、对陌生环境回避的气质类型,易出现分离焦虑,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性格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些父母采取过度控制、关注、保护的方式养育孩子,限制孩子自由,孩子一跑跑跳跳就紧张,给予的空间太小,往往导致分离焦虑;还有些父母自身就焦虑,控制不好情绪,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焦虑体验。此外,临床研究发现,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特别是矛盾型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回家就哭,伴随攻击和责怪的言行,比如看见妈妈回来晚了就打妈妈或者埋怨地说“你怎么才回来。”而安全型依恋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回来会很高兴,开心地与他们玩耍。

周金妹说,要想改善分离焦虑,首先要从家长处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爸爸妈妈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过度关注、控制孩子,或对孩子的情绪满足和关注不够。一般来说,儿童的依恋关系在两岁前建立,如果过早将孩子丢给老人带,或有效陪伴少,孩子就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恋关系。小时候欠缺的只能慢慢弥补,父母要学会更敏锐地体察孩子的情绪情感,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其次,正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大点的孩子可进行认知治疗,告诉他没有必要这么担忧,同时教会他控制情绪。6岁以下的患儿可采取沙盘游戏、绘画艺术治疗等手段。系统脱敏治疗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摆脱焦虑,做法是让孩子逐步离开照护者,慢慢延长分离时间。

周金妹提醒,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分离焦虑而惩罚他,更不能刻意与孩子分离,否则会破坏既有的亲子互信,也会使孩子不安的感觉无法获得释放。

新闻推荐

合肥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本报讯9月6~7日,合肥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吴良斯,市委常委、组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