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 带乡亲们同奔致富路

合肥晚报 2018-09-06 13:08 大字

[摘要]他成立龙虾养殖合作社,他建起扶贫驿站,他的名字叫陶永军

○龙虾争霸赛,陶永军获得了奖励 ○花生又大又甜 ○陶永军给附近农户拍照 ○农民通过陶永军的电子商务平台卖出产品 ○扶贫驿站在社区一楼 ○稻花香里说丰年 ○红旗水库全景图 ○扶贫驿站产品展示

陶永军是长丰县下塘镇韩岗社区的一名退伍军人,在合肥开过广告公司。带着回乡创业报效桑梓的赤子之心,他承包几百亩土地,成立龙虾养殖合作社;建起扶贫驿站,帮助几十名贫困户卖出土特产,脱贫致富。

回乡创业

近日,记者下塘镇韩岗社区见到陶永军,他刚刚从合肥市开完会回来。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身形,灿烂的笑容。“以前160斤,现在只有120斤了,干农活既减肥又锻炼身体。”自我调侃的陶永军乐呵呵地说。

1998年,17岁的陶永军带着青春梦想穿上了军装,走进军营,在武警北京总队当上了一名特警。2003年,陶永军退伍后,曾经在酒店当过保安,在企业当过车队队长。两年后,他在合肥相继创立了自己的广告传媒公司和装饰公司,也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7年的6月,陶永军开始接触电子商务并且建立自己的销售平台——合肥生态旅游。刚开始他跑到上海找投资商,最终和上海豪赋科技公司合作。

“第一单是在搜狐网上卖了100个鸡蛋,市场上的土鸡蛋要1.5元/个,他只卖1.2元/个。”利用差异化营销手段给他带来更多的顾客。他给我们展示了自己营销的平台,上面有很多蔬菜、水果、豆、畜牧类。他说:“这上面的照片都是我拍的。我也会帮贫困户将产品放在里面卖,一来可以帮助贫困户卖东西增加他们的收入,二来也可以使我的平台里面农产品的种类变的丰富”。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一年销售额已经达到十几万元,目前日点击量已达2000。

报效桑梓

陶永军翻开笔记本,里面整齐的寄着一行行农户产品:陶永从家中有2000斤土豆待卖,汤善发家有30只鸡、20只百日红、10亩龙虾、花生500斤、山芋2000斤......记在本子上的农产品信息,会通过网络发布到全国。

去年陶传永家有10斤压榨的花生油卖不掉,陶永军在生态旅游的平台上两天就卖完了,帮忙赚了180元;崔龙兴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他帮忙卖了30多只老母鸡,单价30元一斤;陶传应家的100多斤山芋也是通过他送到合肥卖掉的。 陶峰家3万多斤西瓜、李玉保家的大雁,很多村民都得到过他的无偿帮助。

“除了电子平台,微商也是很好的销售手段。” 他平均两天去一次合肥,后背箱里装满客户通过微信下单的产品:鸡、鸭、芹菜、山芋、辣椒、大雁、花生......挨家挨户的送到小区门口,下午1点左右出发,最迟的一次他到23点才回来。由于产品质量好,货品齐全,他的微商群里有近200人,年收入几十万。

在陶永军的努力下,目前韩岗两年内成立了14家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

韩岗社区共有贫困户166户、275人,虽说在2016年底全部实现了脱贫,但整个收入都不高。“我们现在就需要一些有思想、有闯劲的人回乡创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让更多的农户跟着学、跟着干。”居民董霞告诉记者。陶永军在创业中不畏艰辛和风险,他的创业精神感染着广大农户,给人以正能量。“小伙子有干劲,能吃苦,不容易。”在基地务工的农户李大哥跷起大拇指。

不仅有干劲,陶永军的经营思路相当清晰。

虾米养殖模式中的稻米是不打农药的,虽然这样稻米的产量会减少但是龙虾的存活率就会很高,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田能产800斤稻子,稻子1.2元/斤,一亩田收入960元。但是小龙虾一亩田能产250~300斤,25元/斤左右,一亩田收入6250元,一对比,账就清。

虾稻共养的稻子加工成米,产出的是有机米。普通的虾米要5.5元/斤、6.5元/斤,早粳米米质好成长期120天,价格7.5元/斤,最好的一种是迟粳米成长期150天,市场价8.5元/斤。虾稻共养,虾赚钱,稻米更赚钱。

脚踏实地

2016年4月,陶永军从村里流转了100亩土地,成立了龙虾养殖合作社,建立了拥有12户龙虾养殖户、500多亩的龙虾基地。龙虾基地建好后,陶永军就请社区里的6户贫困户到龙虾基地务工,帮助他们脱贫,69岁的贫困户陶传永,家庭十分贫困,陶永军让他到基地来长期务工,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

经过几年的发展,陶永军家里有30个大棚、20多亩虾米稻田、十几亩垂钓园。

问到未来有什么打算,陶永军准备把有机蔬菜出礼品盒包装。他还想申请一个淘宝账号,把电商、微商、淘宝三者结合起来,增加自己的销售渠道,更想带动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李杨 童姝婷吴丹 黄琼 文/图

新闻推荐

校园安全大检查

8月30日上午,骆岗街道包河花园社区党委组织成立由社区安委办、食品安全办、妇联、关工委、文明办以及社会事务办组成的联...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