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蜀山下演绎“创新神话” ——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三

合肥晚报 2018-09-06 01:06 大字

[摘要]——合肥工业“从内到外”的背后之三

○1990年10月17日,合肥高新区“前身”合肥科技工业园奠基(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2005年的合肥高新区区域图(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合肥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文件(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工业之档

如果说合肥经开区在城南上演了一场合肥工业“加速度”的话,那么位于城西大蜀山脚下的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是合肥工业经济中创新产业的集中代表。园区内2万多家企业中大部分为科技型企业,形成了智能家电、智能语音、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0%以上。

最早开发区创造了“合肥模式”

合肥城西,有山——大蜀山,有水——董铺水库,一直被认为是合肥的“宝地”。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坐落于此。

从时间上来说,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算是合肥几大开发区中的“老大”——早在1990年10月17日,高新区的“前身”合肥科技工业园奠基仪式就举行了。1992年7月,合肥科技工业园易名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什么要建科技工业园?时任市长钟咏三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搞高科技工业园,我们合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我们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0多所大专院校,有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190多个科研院所,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超导托卡马克实验室等好几十个国家级实验室。这些,近在咫尺却又那么遥远,因为它们的成果并没有直接惠泽合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它们又是重要的依托和亮点,是可资利用的‘潜力股\’。”因此,高新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充分利用合肥的科教优势,建立全新的体制和机制,以期建成合肥人自己的一个经济新区。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发展,合肥高新区一跃成为全国一流开发区。特别是1994年春在国家科委苏州会议上,合肥高新区所阐述的“合肥模式”引起轰动,好评如潮。入区企业483家,项目555个,总投资逾65亿元……这是截止到1998年的统计数据。其中,来自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韩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就达120多家,日本丰田、三菱重工、瑞士ABB、韩国现代等这些国外知名企业,遍布园区。

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创新

世界上第一台VCD、填补我国基因工程生物医药产业空白的a2b干扰素新药、全国最大的模糊控制洗衣机生产线、国内最大的BOPP双向拉伸塑料薄膜生产线……这些“高新产品”都是从合肥高新区走出去的。诚如开发区的定位一样,从成立伊始,高新区就在演绎着一个个“创新神话”。

你可能是个跑步爱好者,但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款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并支持生物特征识别的智能手环——米动手环7就产自这里么?当你在使用电脑时,你知道全球第一款无线智能语音鼠标产自这里么?当你在银行里和机器人互动时,你知道全球首台全程语音交互的银行服务机器人产自这里么?当你在进行口腔保健时,你可知道中国首台高端三维口腔CT也产在这里么……

当然,高新区还是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地,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在这里首次成功实现。档案资料显示,由科大国盾量子通信公司支撑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入选了2016年度国际“十大科学事件”;而世界首条长距离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则构建了中国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近些年来,“中国芯”一直是国人关注的问题,如何掌握一些核心技术成为一些科学家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高新区也有着骄人的成绩:中国电科38所研发的“魂芯一号”填补了我国高性能芯片国产化空白,打破国外高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垄断;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上,有产自高新区的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自主研发的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治疗系统中的射频腔系统、降能器系统和超导磁体三大核心部件实现国产一体化全覆盖;区内生产的微电子LDI设备打破高端集成电路装备国外垄断;生产的可穿戴超低功耗锂电池保护芯片BX100填补了国内空白……

看到这些,是不是让您“大长志气”。当然,更多的还是惊喜和自豪吧。

如果说,让传统钢琴教学成为一种享受,构建“智能硬件+线下体验馆+音乐教育大数据”为一体的音乐教育生态,你不一定相信吧?这里研制出的全球首台软硬件一体化互联网智能钢琴,就能实现这一“梦想”;而让人们更“异想天开”的是,由这里的阳光电源开发并供应逆变器的淮南潘集40MW漂浮式光伏发电,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让昔日的采煤沉降区变成了水上发电站。

这些创新是不是都像做梦一样?不,有的连做梦也想不到。但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实现了。这,就是高新开发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奇迹。

位列前十求发展

如果说,近30年前刚成立的高新区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的话,那么,今天的高新区已然成长为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朝气的“壮小伙”了。当然,成长还在继续,以“产城融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新兴产业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为代表的“四大战略”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为代表的“三大产业体系”蓝图已然绘就。

来自合肥市档案馆的数据显示,经过近30年的发展,高新区培育了以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华米科技、阳光电源、安科生物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智能语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集群,建有集成电路(芯之城)、智能语音(中国声谷)、生物医药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区内企业2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03家,自主培育上市公司18家。至2017年7月,在全国147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位居第六,居于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数字代表着成绩,更彰显着自信。特别是去年2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建设,标志着合肥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又占据了重要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合肥高新区将为合肥工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新闻推荐

华安证券 加快布局金融科技推动业务转型

8月27日,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徽赢“赢·智能”系列产品发布会在合肥滨湖举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40余家金融业同仁共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