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眠,10小时生死抢救

安徽日报 2018-09-01 11:1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慧慧本报通讯员 吴鹏伟

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ICU、心脏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输血科等30多位医生彻夜不眠,连续奋战10个小时,取出两个罕见的巨型“夺命”血栓,将患者从“鬼门关”拉回。 8月30日,安医大一附院多学科联合,利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巨大肺栓塞患者。

8月28日深夜,一名中年男子被紧急送到安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念见到患者时,他已是处于痛苦的呼吸窘迫状态,吸氧也不能有效缓解。患者名叫何洋 (化名),45岁,8月初因高空坠落导致胸椎骨折、脊髓损伤并伴截瘫。在外地医院手术之后,何洋转到合肥某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不料却突发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于是再度转院。

收治患者后,重症医学科立即为他上了呼吸机,症状有效缓解。可第二天,他病情突变,从“无创”到“有创”,呼吸机也失效了。 “这是急性肺栓塞,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左肺有一个长20厘米、宽2厘米的巨型血栓,右肺的血栓也有10厘米长、1厘米宽。 ”据刘念介绍,何洋肺部的巨型血栓几乎将血管完全堵死,已引发心肺衰竭,随时可能猝死。

为了给患者争取 “生机”,安医大一附院决定使用“神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多学科协作救治。

ECMO技术其实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设备,在心脏手术期间,能临时代替心肺工作,为部分濒临死亡的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和机会。 “简单说,就是给患者添个‘人工肺\’‘人工心\’。 ‘人工心\’将血液从人体内泵出,经过‘人工肺\’过滤,引入氧气,去除二氧化碳,再输回体内。 ”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邵敏解释说,当人工心肺运行时,患者衰竭的心、肺可以暂时休息并进行治疗,等逐渐恢复后就能“交接上岗”了,相当于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心肺恢复争取时间。

确定治疗方案之后,29日晚,安医大一附院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开始生死抢救。

20点左右,重症医学科团队实施穿刺,将一根0.7厘米的导管,从患者大腿动脉送入心脏,开通静脉通道。连接“人工心肺”,可开机运行后,心循环不达标。经紧急抗休克、稳定血压等,终于顺利闯关。午夜12点,患者被送入手术室,心血管外科团队进行血管造影,为取栓手术“导航”。凌晨1点半,断开“人工心肺”,心外科团队进行心脏不停跳取栓手术,3个多小时后,两个巨型夺命血栓成功取出。麻醉科、输血科全程保障……凌晨6点,患者被送回ICU病房,呼吸、心跳正常,血压稳定。医生表示,若能顺利度过72小时危险期,他就真正康复了。

新闻推荐

蜀山潜水街华林家园14家餐饮店全关停

晨报讯楼下餐饮门店排放油烟,楼上居民苦不堪言。近日,蜀山区南七街道接居民投诉,对辖区潜水街华林家园小区居民楼下14家餐饮...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