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与中国“芯片之父”有个缘

宣城日报 2018-08-31 10:41 大字

又逢金秋开学季,又见学子莘莘时。在这个寻常又不寻常的日子里,倒是让我想起了八年前,与家人一起,应邀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情景。

正是这个特殊时刻,与被誉为我国“芯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博士不期而遇,并聆听了他勉励毕业学子的一番弘论,为之震撼而咏怀。

那是一个艳阳正欢的上午。

一入礼堂,呈现眼前的是座无虚席。

儿子早就在关注我们的到来,招招手,交待两句,让我们在指定区域落座。

偌大空间,灯火辉煌。台上学生合唱团早已摆好了造型,以群雕的艺术形式表达着对来宾和毕业学子们的欢迎、祝贺之情。

台口上端显现一排大字“2010届本科毕业生典礼暨学位着装授予仪式”,庄严凝重。两侧是大屏幕电子显示屏,正播放着校领导、各院系老师和远在异国他乡的学兄、学姐的祝福寄语,播放着毕业学子们所表达的对未来美好向往的慷慨陈词。

声像结合,深情款款,氛围融融。

“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我凝聚着你。纵然是仆倒在地,一颗心依然举着你……”学生合唱团的一曲大合唱《共和国之恋》,把对祖国的依恋和矢志报国的赤诚信念和盘托出。

意境陡然升华!

骤然间,本来保持安静的观众席掌声暴起。但见一列“博士服”,稳健地走向主席台,个个神态自若,气宇轩昂。

待十四位校领导和导师,依次入座后,主持人宣布展出校旗。

只见礼堂后厅一面天蓝色的巨幅旗帜被徐徐展开,上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字样和图案,由十几位男女生共同托举着,从观众席的上空缓缓流向前台。

座椅上的家长们情不自禁高举双手,让旗帜从指尖滑过。所经之处,落座的同学们,同样举起手来,纷纷感触校旗的体温,传递着对老师、对母校的留恋和感恩之心。

台上“博士服”们的视线,无不追随校旗而循环。这一刻,他们又重温科大时光,感受校旗力量,愈加体味做一个“科大人”的荣光!

端坐于校长一侧的,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一个于1992年从这里毕业走出校门的卓越英才。他在41岁时,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院士,位居国家乃至世界特殊人才之列,属于“海归”之中的杰出代表。

他的一笑一颦,每一个谈举,无不牵动着现场的目光。在致辞时,他简洁明快,凸显志存高远又淡泊名利,迅即把师生们带向远离世事渲染、坚定首爱科技的更加浩瀚而深邃的世界:

“只有坚持你所坚持的,你才能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近。这是一条清苦的道路,但快乐无处不在。这个快乐,就在毕业的科大人为理想奋斗之中,为国家、为人类的贡献之中。那些为权势、为金钱奋斗的人,也许能达一时之快,而品位大打折扣,最终无异于过眼烟云!”

……

即兴致辞,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此时此刻,师生们唯能做的,就是以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发自心灵的崇敬与信赖。家长们同步跟进,而作为曾经军中的一名老政工,我的掌声所激扬的含义似乎更为特别。

“当世界向共和国微笑,你就在共和国的泪光里。当东方晨曦布满红霞,共和国更加伟岸挺拔,你就在共和国的形象里!”这是当时我信手写下的颂词寄语,好比默默地制作一朵鲜艳的大红花,恭敬地献给邓中翰院士。

红冠红袍的校长侯建国,直立腰板,正襟危坐,不言自威。他的名字与他的职责使命竟然如此契合,仿佛命中注定,这辈子非当科大校长不可。他要为建设强盛美好国家而培养一批批品学兼优、富有创造力的特殊人才。

令人欣奇而愈发仰视的是,他本身就是1978级的科大高材生!

面对“为什么毕业期间,校园相对比较平静”的提问,他一句作答:“因为喧嚣不属于科大!”

他说,不在于毕业庆典的形式,而在于毕业的内涵,因而大家能够理性、睿智地对待。他希望同学们把激情留给未来更大的成功。

“为什么科大每年只招1800余名新生?”对于这一疑问,他的回答更是朴素直白:“因为科大的礼堂在毕业典礼时,最多只能坐这么多人……”虽是诙谐之语,却引发全场共鸣的笑声,掌声经久不息。

邓中翰也笑了,笑得那样会心,那样深情,那样自然,那样洒脱,他的掌声愈加显现出坚毅执著、自豪自信,显现出对后生们的真挚关爱与殷殷期冀!

观众席上多少镜头记录下这一美好瞬间。

科大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在总量上保持“小而精”特色,办学质量一向处于全国前列。他们着眼人才之本,坚决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始终保持着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的纯正校风、学风。

窥一斑而知全豹,果真“学在科大”!

放眼梭巡,所见的是衣冠楚楚、神采飞扬。经儿子一一点拨,我才知道院士、博士和学士服饰的区别,还有理学类和工学类在服装上也有不同颜色的标识。

参加这一毕业典礼,腹中感觉,难以言表。特别是毕业学子们全体起立,集体宣誓的场景,着实动人心魄。

其誓词一共12句话82个字,竟然把“感恩父母养育”置于之首,家长们无不受到强烈感染,我又一次怦然心动: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这一扬清厉俗的学术殿堂,依然熠熠生辉,默默传承,生生不息。

由此及彼,邓中翰早年放弃在美国的既有功名与优越条件,甘愿从零开始,投身国内尖端科技的创新大业,不正是这句誓言的更高升华与更大境界吗?在他身上,折射出一腔家国情怀。这一博大情怀,恰恰透视出华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先进科学的最佳结合,个人的报国之志、建国之才与效国之行的完美结合!

一列列身披学士服的同学们,上台接受“扶正流苏”,喜奋之情写在脸上。目睹一张张洋溢活力的青春面孔,我仿佛也年轻了许多。

这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

急急地冲向台口,端起相机,想给儿子拍下一张逗留台上的照片,灵机一动,抢抓稍纵即逝的秒秒之间,我把正与同学们握手道贺的邓中翰院士儒范的神采,收入镜头,为儿子和同学们平添了一幕天然背景。

是年8月18日,儿子即飞向大洋彼岸,开始了求学升造的漫漫长旅,主攻的专业乃“量子光学”,深奥莫测,形如另类。对此,我一窍不通,却时常在心里嘀咕,生僻晦涩,何其艰难?有一回在隔洋通话时,我不禁脱口而出,他听了哈哈大笑:“老爸,那是你缺乏了解,其实将来它能为人类提供巨大帮助,前景美好,一旦学进去了,奥妙无穷,乐趣也无穷。”瞧这话,恰恰应了邓中翰院士的价值观与苦乐观!

儿子修完几年学业,又经几番角逐,跻身硅谷胜境,进入了全新领域,依然未敢懈怠。在这里,与一批“清华人”、“北大人”,特别是“科大人”邂逅。尤其还与哈佛之类的世界新宠、曾经合肥一中理科实验班的几个老同学“胜利会师”。此番重新汇合,互赏互动、互鉴互珍、互勉互助,愈加坚定了潜能的发掘及其强烈的创造欲。他们默默追随邓中翰式的脚印,走在一条清苦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此前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儿子被授予“电子工程学博士”的雅号。缘何如此冠名?我不明就里,许是广义范畴吧?而这恰恰与邓中翰院士早年在加州大学首获的头衔,不谋而合!

毕业典礼,英文叫Commencement,它还有另一含义,就是开始和发端。

“今日我以科大为荣,明日科大以我为荣”,类似的励志之言耳熟能详。然而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们,要想让未来理想变为现实,依然需要孜孜以求、不辍劳作,长期付出超常的心血、汗水,甚至毕生呕心沥血。

邓中翰的艰苦历程与辉煌成就,无疑是又一生动的诠释,给人以强力鼓舞与启示:如高耸的灯塔,继续照亮科学探索者之路;又如闪烁的路标,昭示众生,无论顺潮逆水,都应凭知识立足,靠本事发展,以品质立世,以实力担当。

拟作此篇之际,情不自禁又查阅相关资料,愈发肃然起敬:

邓中翰,196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市。

198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毕业后,又考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修五年,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三个学位,成为该校建校以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学者。

1997年,加入IBM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其间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获得“IBM发明创造奖”。一年后,离开IBM,赴硅谷创立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

1999年,毅然率领他的精英团队返回祖国,建立“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时年31岁。

两年后,生产出第一款芯片“星光一号”,由此打破国际芯片技术的独家垄断之局,填补了国内空白,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2003年,中星微的“多媒体芯片”在运用推广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005年跃上新的高度。也是这一年,这项发明,与神舟飞船同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年来,他所领导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应用于计算机、手机及监控等领域,并投放海外市场,在国内外实现规模产业化。

后于2013年至2016年间,在紧追发达国家先进步履的进程中,中星微“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究与运用,又获新的进步……

身为一名解甲老兵,时常关注诸如量子、芯片发展之类等一些世界动态的最新讯息,每每为自己国家能够拥有各路科学旗手与巨匠而倍感振奋。

是他们,背负民族复兴的希望,不断发散中国智慧的光芒;是他们,以热血与生命,点燃时代科学技术的巅峰之炬;是他们,助推世界前沿科技的脉动。

迄今为止,仅能偶然与其中这位中国“芯片之父”邓中翰院士有了一次面对面,俨然“零距离”。

2010年7月2日,一个1807名科大毕业学子远走高飞的日子,一个让我与邓中翰院士有着匆匆交集的日子。其情其景,镌刻于胸。

敬礼,邓中翰!

新闻推荐

民办培训机构不得藏身居民楼

本报讯举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需要符合哪些条件?昨日,《合肥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居民住宅内、...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