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就能监测生命体征 智能设备走进居家养老服务,合肥打造智慧养老“1+3+5+N”体系

江淮晨报 2018-08-29 01:00 大字

[摘要]智能设备走进居家养老服务,合肥打造智慧养老“1+3+5+N”体系

老人在护士的帮助下,在智慧养老院的健康亭进行体检。

晨报讯 通过“颐养超脑”收集老人健康数据,并且为老人医、食、住、行、情、用等各方面新增需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合肥不仅在机构养老方面推行智慧养老,打造智慧养老“1+3+5+N”体系,同时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正逐步建设智慧养老服务。

“颐养超脑”使养老服务更趋精准化

前不久,住在合肥市静安养亲苑的83岁老爷爷王华龙(化名),在深夜里被智能床垫监测到生命体征异常,护士马上查看,发现老人咳嗽咳痰、呼吸衰竭,随即叫来医生进行治疗。据了解,这个智能床垫,就是静安养亲苑的智慧养老设备之一。在老人的床垫下,安放一条智能监测带,当老人躺在床上时,就能随时监测生命体征。一旦老人身体有异常状况,马上通过平台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及时作出处理措施,为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提供了安全保护。

合肥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合肥市智慧养老院平台建设示范点项目,该养老院建立了机构数据中心(又名“颐养超脑”),整合机构信息系统和智能终端采集数据。同时,补充智能养老产品,包括健康监测亭、智能监测床垫、智能手环等,完善老人健康监测数据。此外,还建立了智慧综合评估中心。300多名老人的健康体征、娱乐爱好、饮食习惯、精神慰藉等信息全部进入“颐养超脑”,对每个老人的数据进行整合、管理,海量挖掘和分析,为医、食、住、行、情、用等各方面新增需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老人个性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使养老服务更趋精准化。

合肥打造智慧养老“1+3+5+N”体系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这些都可以与养老服务业进行结合。”合肥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肥市正在养老机构开发推广智慧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系统,配置安全监控、健康护理、生活服务等智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入院能力评估、无线定位救助、活动监测、行为智能分析、亲情视频沟通、门禁系统联动等智慧养老服务。

探索“互联网+”方面,合肥市计划统筹整合各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服务渠道、服务终端等资源共享,对接餐饮、家政、健康等为老服务主体,提供助餐助医助急等服务。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产品,促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合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现状打造智慧养老“1+3+5+N”体系,即以1个“颐养超脑”为核心,3大智慧管理系统为支撑,5大智慧服务体系为基础,最终延伸至居家和社区养老、政府监管等“N个”拓展服务。

力争到2020年,居家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全覆盖。创建1个智慧养老示范县(市)区、20个智慧养老示范街道、50个智慧养老示范社区。选择50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空巢等老年人家庭,为其配置智能腕表、智能床垫、远程呼叫、陪护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提供健康监测、生活照料、情感陪护、紧急救援等服务。

依托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居家养老

除了机构养老外,目前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也正在逐步推行智慧养老。江淮晨报记者从合肥经开区社区管理局了解到,近日,该区投入24万元财政资金,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实施“合肥经开区智慧居家养老公益创投项目”,鼓励更多的智慧养老服务机构来提供智慧养老服务。

合肥经开区社区管理局副局长韩立伟介绍,本项在经开区临湖社区作为启动区域,以“智能终端、智能平台、智能服务”为实施原则,将服务包括全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内,共计300多户60岁以上老人。通过“嵌入式”居家智慧养老和“适老化”设计改造两大体系,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重点着力解决全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而静安养亲苑内,记者看到了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的场景。今年93岁的张海如每天早上通过口令打开窗帘、打开电视看新闻、控制家里照明的开关等等。“以前靠自己动手需要做的事情,现在只需要说话就能控制,也不需要找遥控器,方便很多了。”张海如说道。

合肥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完成集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结果分析及需求反馈等功能,连接用户相关智能设备终端,为养老实体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步实现远程监测、危险预警、配套服务等功能,开展如生命体征检测、智能出行、防丢失、室内安全监测等智慧养老实际服务。未来将不断更新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内容,持续向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智慧养老服务产品。晨报星级记者 周坤 通讯员 袁荔

新闻推荐

“金秋助学”帮261名贫困学子圆梦 合肥市总工会21年帮助2万多名学子

合肥市总工会21年帮助2万多名学子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