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的“文艺生活”
学古琴、吟古诗、看校园话剧……这个暑假,针对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市场十分火热。专家表示,家长和孩子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但也要把好度——
本报记者 朱琳琳
传统文艺的雅与趣
8月9日早上7点钟左右,朝霞满天,16岁的陈心怡赶往合肥市高新区的复雅古琴社。这个暑假,她从老家来到合肥钻进琴社学习古琴,听闻老师讲“古琴之道”。 “曾有一天,语文课上老师介绍古琴和‘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古琴,所以趁着暑假,专门来这里学习古琴。 ”陈心怡告诉记者。
“琴棋书画”自古以来备受文人喜爱,琴为之首,更是文人们必修的科目,向来有“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的说法。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复雅古琴社的老师鲍秋月告诉记者,若是抱着“功利心”来学古琴,那学到的只是弹奏古琴的技艺而已,会离古琴承载的“君子之道”越来越远。
古琴拨弄琴弦便能让人悦耳赏心、修身养性,而诗歌却于无声处勾勒出一个世界,一个可以让人与传统文化精神沟通的世界。
“荷花诗社,第35天,低年级学习王安石的‘梅花\’一诗。 ”合肥荷花诗社的社长朱鹏飞正通过微信向学生们布置第二天的学习任务。暑期一开始,朱鹏飞便拾掇起自己的所爱所学,向学生们义务讲授唐诗宋词。 “读大学时,老师常常舍弃休息时间为我们义务讲授四书五经、传统典籍,自觉受益匪浅,所以趁着暑假也想带着学生们一起学习古诗词,不求多但求精,希望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给孩子们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朱鹏飞说。荷花诗社的读诗微信群从一开始的寥寥数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大家对于读诗的热爱。 “本来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加入朱老师的微信读诗群,没想到,几天下来,我的孩子学得特别起劲,好像一下子喜欢上诗歌了。 ”一年级学生孙旭的妈妈说,“现在孙旭还要和我们比赛背诗,坚持了35天下来,他会背的诗快超过我和他爸了,所以现在我们也跟着孩子一起加入读诗吟诗的团队。 ”
除了琴和诗,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和学生还会选择去专业的辅导机构学习书法、国画和国乐,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脉。
当代艺术的真与暖
舞台上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在场观众也肃然起立,孩子们举起了右手行少先队队礼,大人们则挺直了腰杆行注目礼,全场异口同声地唱起了国歌……这是省话剧院校园心理剧《梦想的眼睛》中的一幕情景,此情此景中,无需冗长的台词、无需华丽的舞美灯光,现场观众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暑假期间,省话剧院儿童剧专场推出了两部原创校园心理剧《谁抢走了我的爸爸妈妈》《梦想的眼睛》,直面成长的烦恼,把青少年在学校、家庭遭遇的问题搬到舞台,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追捧。 “《谁抢走了我的爸爸妈妈》中主人公的爸爸妈妈和手机成为了朋友,他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觉得自己孤单没人爱,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合肥市巢湖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吴若愚感慨,“而《梦想的眼睛》让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帮助的,特别是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暗暗发誓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
位于省城政务区的合肥大剧院,一年一度的暑期“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着,下至2岁幼童,上至大学生,总能在这里挖到“宝藏”。合肥的文女士时常带着3岁的女儿来剧院看戏,“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很多剧目她没办法欣赏,只有绘本剧和儿童剧上演的时候我们才过来。 ”文女士说,遵循孩子的成长认知能力是她们选择剧目的原则,但最重要的还是希望通过看儿童剧这种方式来陪伴孩子。
没有心灵的滋养只是光阴的虚度,暑期是涤荡内心烦恼,培养闲情雅趣的大好时光。有时候只是走进剧场看一场话剧,听一场音乐会,也许就化解了误会,增进亲人、同学、老师之间的情感;也许会在赏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也许在感动过后,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坐标。当然,亦有不少学生选择暑期与其他门类的当代艺术邂逅,诸如钢琴、架子鼓、拉丁舞等。 “暑期在学校看书,学习之余就抽空学了钢琴。 ”合肥工业大学大三学生尚文军说,现在每天都会抽时间去琴房练琴,不为别的,就是想等学会了自己弹琴给自己听。
积极参与的时与度
“宝贝,再坚持半个小时我们就休息,坚持就是胜利。 ”曹女士在一旁为练习钢琴的女儿袁园加油打气,小女孩的脸上却露出一丝不悦。整个暑假,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曹女士除了给孩子报了钢琴班,还有 “主持人”“书法”“拉丁舞”等兴趣班,“其实,我们家报的真不算多,因为孩子学习基础还好,我们没有报语文和数学的班。 ”曹女士坦言。
“暑假是用来赶超的”,不少家长不仅想让自家孩子的文化课领先,才艺上也想出类拔萃,不少孩子暑假生活被排得满满的,原本孩子们兴高采烈迎接的暑假,却比往日上课时更为繁忙,不少孩子除了文化课衔接班,还有课时多于上学期间的兴趣班和赶场似的刷展览、看演出。
“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能够体验生活、接触社会、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不少活动还能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段兆兵分析道,但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参与文艺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不理性的现象,违背了孩子的成长、学习规律,超出了家长自身的精力与财力,也超出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力,这样的暑假生活,有时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在文化与艺术中汲取成长的动力,获得感知真、善、美的能力?段兆兵教授向家长呼吁:“参与文艺活动应当把握好尺度。首先家长应当自信,只有自信才有理性地判断,你就会知道孩子真心喜欢的是什么。其次,家长不应当有攀比心态,由攀比而引起焦虑,而孩子和家长都是焦虑情绪的受害者,长此以往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最后,家长要实事求是,孩子的兴趣、能力,家庭的经济水平,自身的工作属性与精力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 ”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天,合肥市司法局召开司法行政重点工作推进会,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据悉,今年上半年...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