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残疾20年不愿出门办理残疾证 “大调研”解难题,特事特办将残疾证送到家
[摘要]“大调研”解难题,特事特办将残疾证送到家
20多年前,杨刚(化名)患上精神残疾,但因拒绝走出家门、前往医院鉴定残疾等级,他的残疾证一直无法办理,这可愁坏了他73岁的老母亲。
在合肥市组织开展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做好表率 走在前列”大调研活动中,蜀山区琥珀街道社会事务科及时将这一问题反映出来。在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鉴定下,8月20日,琥珀街道奥林花园社区把一张打上钢印、注明残疾等级的残疾证送到了杨刚家。
儿子精神残疾20年闭门不出
“我走了,他怎么办?”蜀山区琥珀街道奥林花园社区的杨刚20多年前患上精神残疾,后来一直拒绝走出家门。今年已经73岁的母亲杨孟欣(化名)告诉记者,因为49岁的杨刚不愿意走出家门,小区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她还有这样一个儿子。
谈起儿子杨刚,杨孟欣一直深深自责,认为是自己的过错造成了儿子如今的样子。原来,杨孟欣当年是一名工厂女工,勤奋努力。怀孕7个月的时候,在一次厂里大扫除时,她爬上窗户擦玻璃,不慎摔了下来,第二天就早产生下了儿子杨刚。刚出生时的杨刚奄奄一息,此后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一直体弱多病,10岁那年还被诊断为“药物性致聋”。
杨刚21岁那年从技校毕业,成为了一名工厂的抄表工。1995年工厂倒闭,杨刚下岗赋闲在家。刚开始,杨刚还会出门,偶尔也有找工作的想法。渐渐地,杨孟欣发现杨刚有点不对劲,他每天都赖在家里,沉默寡言,与家人也不怎么交流。
“刚开始几年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还能正常交流两句,此后言语支支吾吾,根本听不懂了。”杨孟欣说,10年前,杨刚的病情愈发严重,但他从不就医,也不肯吃药,更拒绝走出家门。
“大调研”帮助老母亲圆了心愿
6年前,杨孟欣的老伴去世。从此,每月只有2000元退休金的杨孟欣与儿子相依为命。尽管生活艰难,她却不愿意开口求助。每天,她为儿子做好一日三餐。晚上,她要起床数遍照看儿子。儿子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看报,她省吃俭用,去书报亭买下过期的书报给儿子。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杨孟欣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并患有多种疾病。而让儿子拥有一张残疾证,成为了她最大的期待。“有了一张残疾证,他就能享受残疾补助,未来患病治疗也有保障。”然而,要办理残疾证,就必须本人去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鉴定。因为儿子拒绝走出家门,十多年了,这张残疾证一直迟迟无法办理……
前不久,合肥市民政局来到蜀山区琥珀街道就基层民政工作开展“大调研”活动,蜀山区琥珀街道社会事务科和奥林花园社区及时地把老人的难题反映出来。经过市区、街道等多个部门的联系协调,最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两位专家主动来到杨孟欣家中,为杨刚做精神残疾鉴定。经过医院鉴定,杨刚确定为二级精神残疾。8月20日下午,奥林花园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把残疾证送到了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圆了这个心愿。
韩凤云李冬梅陈三虎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兵
新闻推荐
合肥市开展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工作 对乱收费说“不” 违者将被“拉黑”
本报讯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近日,市物价局下发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工作。清理...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