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战新产业加速壮大
(上接1版)对于城市而言,只有形成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及产业集群,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城市竞争中勇立潮头。为此,合肥市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市校(院所)共建一批共性研发平台,现代显示、光伏光热、语音信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研究院实现实体运作。据了解,合肥市企业创新平台快速发展,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总数达550个(其中国家级56个),产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合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创新品牌优势。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是要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依托“三重一创”建设,合肥市既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做优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又紧盯科技发展新动向和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加快培育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和高端医疗装备等未来产业领域。
打造“创中心”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基地
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凭借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合肥迎来创新发展的春天,一步步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今年6月,合肥市正式发布《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高质量发展30条》)及实施细则,这也是产业政策的“4.0版”,目的在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发力集聚资源,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向前。合肥市先后印发实施《关于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的实施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设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构建专项资金、政策资金、产业基金及金融产品灵活运用、相互结合的资金支持体系。
政策支持下,全市重大基地建设梯次推进。省级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效应日益凸显。2017年,合肥市6个省级基地共集聚重点企业482家,全年实现产值2156.5亿元、增长27.5%。
放眼未来,到2020年,合肥市将重点培育发展1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试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国家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
·本报记者 苏晓琼·
新闻推荐
送外卖的咋有小区门禁卡? 建议:对提供复制卡片服务的商家进行备案
建议:对提供复制卡片服务的商家进行备案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