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的“文化范儿”

合肥晚报 2018-08-18 01:02 大字

○包公园站的包公脸谱 ○“兰台号”档案主题专列 ○地铁文化专列介绍合肥特色,展现城市魅力 ○“消防”主题列车 ○大蜀山站以合肥市树广玉兰的花瓣为造型,“玉兰绽放”展现出生态宜居城市魅力 ○三里庵站主题为“藏书古今”,以古书籍装帧展现 ○三孝口站有巨大的“中国结”,以“三张孝母”故事为主题 ○蜀山西站以“蜀山竞秀”为主题,仿佛置身森林○位于合肥轨道2号线三里街站站口的“瑶海印记”主题文化墙

大型锻铜浮雕“包公生平故事”、合肥市树广玉兰花瓣呈现出的“玉兰绽放”、 以古书籍装帧展现的“藏书古今”,巨大的红白相间的“中国结”;以“包拯卡通形象”幽默诠释“廉政文化”的主题列车、展陈上百幅合肥珍贵档案图片的“兰台号”档案主题列车……乘坐合肥地铁1、2号线,处处可见浓浓的“文化范儿”, 一些富有人文内涵和审美品质的文化站和文化主题专列,更是吸引了众多乘客驻足流连、啧啧称道,这些融入了合肥地域文化的地铁站和地铁专列,也给南来北往的乘客留下了他们对于这座城市极佳的初始印象。

地铁线上唱响合肥包公文化名片

作为合肥地铁的第一个文化站点,合肥地铁一号线包公园站,距离著名旅游景点包公祠最近,因此该站点的装修内容及风格,着重体现包公元素、廉政文化。

“包公园站,紧扣包公文化和廉政文化的主题,融入合肥地域文化,打造成合肥轨道交通线上首个富有人文内涵和审美品质的文化站点……”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陈庆军教授是包公园站的总设计师,他告诉记者,围绕包公文化和廉政文化,包公园站以大型锻铜浮雕“包公生平故事”为主体,辅助以“包公脸谱”装置艺术、“清风柱体”装饰、“包公故里、清风热土”公益海报,塑造包公园站的整体文化氛围。

走进包公园站,总长80余米的大型铜雕“包公生平故事”格外醒目,这些是根据史料考据,提炼出十组经典的包公故事创作而成,即“少存大志”、“辞官尽孝”、“题诗明志”、“断牛舌案”、“端州掷砚”、“七斗王逵”、“六弹国丈”、“疏河惠民”、“开门纳讼”、“遗训家风”等十幅铜雕画面,完整地勾勒出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物性格和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 巨型铜雕气势恢宏、气韵生动,其中每组画面的人物造型精准塑造,每个人物性格刻画准确、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画面氛围准确传达。为了方便市民充分解读每件铜雕作品,每幅铜雕的右边还设立了文字说明标牌。

区别于“包公生平故事”铜雕作品的肃穆和厚重, “包公脸谱”艺术组合则色彩鲜明、轻松浪漫。

“我们选取了京剧、汉剧、越剧、川剧、豫剧、庐剧、徽剧、黄梅戏等剧种中的脸谱造型,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传播包公主题的戏曲知识。”陈庆军说。

前面两组包公形象的塑造和传达,分别来自于史料中的包公和文学戏剧中的包公,包公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廉政思想,由此,在站厅层的部分柱体装饰中,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梅、兰、竹、清风等形象和古诗词,以国画水墨的艺术语言抒发先贤高风亮节、两袖清风的精神气节,柱体装饰素净淡雅,以营造包公园站的廉政文化氛围。

另外,包公园站还有9幅“包公故里、清风热土”廉政主题公益海报设计,将合肥地域文化和包公文化、廉政文化等元素进行融合,兼顾城市精神的表达,融入城市轨道交通、廉政文化的内涵。

“整个包公园站的包公文化和廉政文化视觉艺术创意,既有经典的铜雕作品、又有轻松的脸谱艺术;既有传统的书画表达形式,又有现代的海报作品设计,围绕同一个主题,以多元的创作思维,完成该文化站点的公共艺术设计。”陈庆军如是说。

更多地铁文化站体现合肥精神

合肥地铁1号线的包公和廉政文化站点给乘客留下深刻印象,而地铁2号线则共设置了6个文化重点站,分别为蜀山西站、大蜀山站、三里庵站、三孝口站、四牌楼站和东五里井站,总体突出“家风家训”、“孝文化”两大主题。

蜀山西站以“蜀山竞秀”为主题,将大蜀山山体的三角造型作为设计元素。空间以绿色为主色调,体现了大自然的清新和大蜀山的荫泽后人。

大蜀山站以合肥市树广玉兰的花瓣为造型,通过仿生手法,采用铝合金折叠出玉兰花瓣,将大自然引入地铁,以“玉兰绽放”营造出合肥生态宜居之城的内涵和魅力。

三里庵站主题为“藏书古今”,以古书籍装帧展现,同时结合中式木质纹理将博古书架抽象提炼。古书装帧运用于柱子,博古书架运用于天花,柱子藏于天花,寓意藏书,与三里庵文化定位契合。

三孝口站的站厅层和站台层的顶部,都有巨大的红白相间的“中国结”,站内装饰以著名的“三张孝母”故事为主题。《合肥县志》有段记载:张梅、柷、松兄弟三人亲丧,殡于室,邻火卒起,棺不及移,三人号恸伏棺上,誓与俱焚,三人皆死,棺独完好。初,母病疮甚重,梅吮之得愈。为了纪念“张梅、张柷、张松”,此地改名三孝口。该站以三孝口故事传说作为切入点,将代表幸福平安的“中国结”符号进行抽象提炼应用到车站天花中,柱面则通过剪纸的手法将三孝口“三张孝母”的故事融入,为乘客展示合肥本土的“慈孝文化”。

四牌楼站以“时尚节拍”为主题,商业符号“条形码”与商业色彩相结合,表现时尚气息。设计造型上从极富动感的彩带中寻求设计灵感;颜色上从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中提取颜色,将商业符号——“条形码”与商业色彩相结合,用于天花及柱面上。通过造型与色彩的搭配使用将车站空间明快炫彩的商业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与车站所处地段氛围相呼应。

东五里井站主题为“家风家训”,出自《论语》《孟子》《庄子》等古籍的名言和孔融让梨、三顾茅庐、凿壁借光等典故的壁画让市民在乘车时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主题专列展现靓丽文化风景线

“文化站点是百科全书,专列就是风景线!”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综合部副部长、宣传处处长檀勇说。“廉政文化”主题列车、“十九大精神”学习专列、“消防”主题列车、“兰台号”档案主题列车、“开往青春的地铁”主题列车……合肥地铁1、2号线共有7辆主题专列,通过不同的内容和主题介绍合肥地域文化,展现城市特色魅力,让市民乘客和外地游客通过乘坐合肥地铁专列更加直观地感知合肥、了解合肥,畅想合肥的美好未来。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主题列车承载着合肥的光荣与梦想。主题列车以“合肥的那些馆,那些事,那些校,那些人,那些山,那些水”为主要内容,从六个维度介绍合肥的特色,展现城市的魅力。通过整体形象的包装,让每一位置身主题列车的乘客,都能感受到合肥独有的文化魅力,认识到合肥不平凡的发展轨迹。

“廉政文化”主题列车让廉政文化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合肥是包拯生活了37年的故乡,包公祠历来是合肥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合肥的地标性建筑。该主题列车以“包拯卡通形象”为主要展示元素,加上“合肥,我是霸气的”,“监督,我是严格的”,“违规,我是必究的”等宣传标语,不仅准确诠释了廉政文化,其全新的活泼形象也更符合广大市民乘客的审美趋势。不仅在视觉效果上让人耳目一新,也让廉政文化的宣传更深入人心。

合肥地铁拥有全国首个“十九大精神”学习专列,专列共6节车厢,每节车厢都以红色为主色调,车厢内拉手、看板、车厢侧面厢体及车厢连接处均有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内容。其中,车厢内拉手部位统一选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八个大字,看板、车厢侧面厢体及车厢连接处则分别展示十九大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要义。

“消防”主题列车以全景式、全漫画的形式呈现消防元素。该主题列车共6节车厢,车厢内采用蓝、绿、黄三种不同色调,地贴、顶贴、拉手、侧贴、看板,每一处细节角落,都有消防印记。除了黄梅戏艺术家韩再芬、“元气少女”傅园慧等人的消防宣传海报,贴在车门上的消防宣传语还采用了很多网络流行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此外,车厢的地贴采用了流行的“弹幕”形式,乘客脚踩“弹幕”可以清楚地看到消防宣传标语。

“兰台号”档案主题列车共6节车厢,是省、市档案局与市轨道公司精诚合作、匠心打造献给第11个“国际档案日”的一份大礼。专列围绕“记忆合肥”、“足迹合肥”、“印记合肥”、“创新合肥”的主题,展陈了近150幅关于合肥的档案图片。其中,部分珍贵档案图片为首次对外展出,如:清嘉庆八年(1803年)合肥县傅郭城图、清咸丰元年(1851年)房契、1949年皖北行署成立文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粉蜡笺等。这些历史档案图片细说了合肥的区域变化、建置沿革、名人足迹、城市风貌等内容,展示出合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及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果,让广大市民、乘客更加直观地感知合肥的过去、当下,畅想合肥的美好未来。

“开往青春的地铁”主题列车是团省委与市轨道公司打造流动“青年之家”的创新与尝试。列车共六节车厢,作为流动的“青年之家”,车厢里设计的卡通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共青团、少先队对广大团员青年和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引领,如:小学加入少先队、中学加入共青团。

“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暨合肥现代制造业”主题列车共六节车厢,宣传主题为“我的合肥”,画面设计以红色为主色调,宣传展示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展示近年来合肥制造业总体发展成就以及未来发展美好蓝图。特别是2017年,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合肥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是对合肥多年来实施制造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充分肯定;二是展示合肥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优秀企业以及先进技术项目,包括:京东方、康宁、彩虹、电科38所、科大讯飞、江淮汽车、合力叉车等。

在地铁口打造最传统的合肥记忆

一艘即将扬帆远航的木船、一架欲展翅高飞的客机、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彩绘、一段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文字……近日,位于合肥轨道2号线三里街站站口的“瑶海印记”主题文化墙正式落成,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欣赏。这面浮雕文化墙是合肥著名公益广告设计师刘勇的匠心之作,“这座文化墙的建设,不仅引发了老合肥们深深的怀旧之情,也提升了合肥轨道交通的文化层次。”创作者刘勇如是说。

昨天,刚从外地回合肥的市民王先生,出了2号线三里街站,在出站口惊奇地发现,站外附近围墙边竟多出了一组文化墙。一艘摇船造型的浮雕被镶嵌进墙体中,部分凸出墙外,呈现出立体感,设计创意十分新颖别致。墙上还有四个大字 “瑶海印记”。

“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文化氛围营造得都很棒,没想到这次一回来,就看到了如此厚重的文化墙。”在合肥土生土长的王先生感慨道,墙面上的老飞机场、老火车站、老坝上街的情景都是儿时记忆的模样,没想到过了那么多年还能再次“相遇”,“很兴奋,很激动,很自豪!”

合肥的大街小巷有不少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文化墙,而“瑶海印记”主题文化墙则首次与合肥地铁相结合。据了解,“瑶海印记”主题文化墙长约600米,在内容上分为瑶海的工业记忆、瑶海的人文历史、瑶海的“昔与今”、传统国学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五大板块内容,采用“浮雕、立体实物、3D壁画、铝板”等表现形式来诠释瑶海,建成后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到了清朝晚期,各路精明的商贾看中了凤凰桥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在此设立商行。” 一艘仿真的木船浮雕,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彩绘,再配上生动有趣的文字介绍,便勾勒出坝上街辉煌的过往,令人感慨万千。此外,还有合肥老火车站、老飞机场、老工业区等浮雕墙,呈现出独特的瑶海印记。

“我不是合肥人,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合肥本土文化的热爱。”刘勇说,在地铁口打造最传统的合肥记忆,“能够让市民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能让刻在墙里的老木船、老火车、老飞机、老烟囱‘留住\’我们这座城市的记忆,真的很有意义。”说起亲手设计出的这个作品,刘勇充满了自豪。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秦鸣 文/图

新闻推荐

合肥退役军人 服务工作站挂牌

本报讯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街道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站挂牌,这意味着老城区3000多名退役军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家”,该工作站成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