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 给我们幸福的生活

合肥晚报 2018-08-16 10:07 大字

贾大郢社居委

民生工程呵护我

我叫张吉兰,今年64岁,家住贾大郢社居委葛小郢,我是个低保户,也是老病号。由于家庭变故,2003年我们举家搬迁落户到贾大郢社居委。作为一个外来户,在这举目无亲,家徒四壁,我常常只能暗自流泪。就在这时社居委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民生工程的救助政策。我吃惊地问,我是个外来户也能享受民生政策?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我的疑虑,民生工程是人人参与,人人知晓,人人享有的好政策。社居委积极为我家申请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危房改造补贴,以前的土培房添上了砖瓦,焕然一新,我的家像个家了。不但家有了,为了让我们能了解外面的新闻消息,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还自发为我家捐款买了台电视机。我不仅每月能领到最低生活保障,每年还能收到政府送来的慰问金和慰问品。

我有严重的肝病,由最初的肝炎拖延成肝硬化,现在已转为肝癌,政府每年都帮我购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以报销我的一部分医疗费。除此之外,还可以享受临时救助二次补助。这次医药费花费了3430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9065元,临时救助补助9860元。这笔宝贵的救助款犹如雪中送炭,解决了燃眉之急,也让后续康复治疗的我没了后顾之忧。虽然我被病痛折磨着,但是民生工程的好政策呵护着我,让我倍感温暖。

(淝河镇贾大郢居民张吉兰 口述 汪琴 整理)

陆集社区

百岁老人的民生缘

我叫夏永桂,1913年出生,是包河区骆岗街道陆集社区南头组唯一的百岁老人。

新中国成立那年,我才36岁,正是能为国家做贡献的年纪。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只知道一切跟政府走,从热火朝天的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现如今的建设征地,我经历了土地制度的几次重要变革,当然这样的变革是可喜的,条件越变越好,生活越变越有盼头。现如今的我已经105岁了,早就结束了原来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回迁到了干净整洁的新居。

作为本社区年龄最大的老人,除了享受政府每个月发放的145元的养老金、高龄生活补贴3600元和每年一次的老年人健康体检之外,社区每年都会在重点节日前主动上门慰问我,给我送上生活必需品,帮我打扫家里,还会陪我拉拉家常,了解我的日常生活和近期身体情况。当然谈及最多的话题就是问我是怎样养生的。每次一说到这,我都是笑呵呵地说:“没什么秘诀,我爱喝清汤,还喜欢吃咸鸭子,话少,脾气也好,不与人争辩。”2012年,我所居住的社区由于规划修路,被整体拆迁,社区考虑到我年事已高,只有一个80多岁光棍儿子照顾我,特地给了我提前安置的机会,省去了两位老人在外租房的麻烦。回迁的新居宽敞明亮,又在一楼,方便出行,还经常有老家的人陪我聊聊天,心情很舒畅,身体也越来越硬朗了。

今年春节前,为了圆行动不便的我一个理发的愿望,社区特地邀请了一位理发师上门帮我理了发,还细心地帮我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干净了才离开。

除了我之外,我80岁的老儿子也跟着沾上了党的民生好政策的光,他一辈子未婚,现在年纪大了也还是被我拖累,我什么也帮不了他。原来我还担心他老了以后的生活,但后来我听说社区帮他申请了低保,每个月215元,还有我们俩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券共1200元,有了这些服务券,每天就会有新鲜可口的饭菜送上门,定期还会有家政服务人员主动上门打扫卫生,政府真的是把我们老人的生活照顾地非常周到。

你看,党的民生政策就是好!那个时候哪有如今的生活好,共产党就是为我们大家谋利益的,我也算没白活,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我还能再多活好几年。

(骆岗街道陆集社区 夏永桂 口述 殷芸 唐露露 整理)

包河社区

“民生直通车”照亮残儿前行路

“自从我的孩子参加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现在整个人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今年已经是第四年参加民生工程的康复训练啦,以前可能一天他都和我们说不上几句话甚至不说话,现在完全变了,经常会主动和我们说他参加康复时认识的小伙伴和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认知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行动力也提高了许多,感谢政府和残联为我家申请的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早上一上班,辖区的一名残疾儿童家长就跑到我办公桌前,激动地拉着我的手娓娓道来。这个家长之前因为孩子残疾,对孩子的未来非常悲观,甚至于失望,这种情绪无形中也影响到小孩,于是我在入户的时候就此和他的父母交流,让他们积极乐观,正确引导小孩人格的正常发展。通过申请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这项民生工程,这个孩子逐渐向健康、正常的人生发展,同时也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

这样的事情在我从事社区残联工作以来已经发生很多了。经常有孩子父母过来,说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后,身体恢复的好多了,有的脑瘫儿童甚至已经慢慢学会独立行走了。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负责社区残联、民政等工作,我目睹了许许多多的残疾儿童令人堪忧的境况,他们多数分别患有听障、脑瘫、智障、孤独症、唐氏综合症,家庭因病致贫,很多家庭陷入绝境,对孩子的未来丧失信心。但在政府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这项民生工程政策之后,在专业的康复医生和老师的精心训练引导下,孩子们情况都慢慢有所好转,他们深深感受到了阳光与温暖,家长们的脸上也看到了笑容和希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正是给更多需要康复的孩子们插上希望的翅膀,飞向健康的明天!

彭君洁

芜湖东路社区

我们的小区大变样

我叫郑邦云,家住包公街道芜湖东路社区迪迈达小区,小区1997年建成,当时作为包括省经信委在内的几家单位的宿舍区,在合肥市也算得上中高档住宅区,六层小楼,环境优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因为建成时间早、基础设施落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排水不畅、路面不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居民的生活,也和巷外南一环繁华的街景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2016年9月,小区联通南一环的迪迈达巷纳入了包河区小街巷改造项目中。到了2017年春节,迪迈达巷的改造也已经基本完成,崭新的沥青路面、新设的路灯、彩绘公益广告、简洁的巷内墙面,整个巷子焕然一新。道路不平、路灯不亮、排水不畅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小区的居民都感到非常高兴。巷子改造好了,小区的老旧问题就愈发凸显出来,况且跟别的老旧小区相比,我们还多了个地下室的问题,地下一层旁的水沟常年积水,一到夏天蚊虫肆虐,气味难闻,大人小孩都避之不及。此外下水道也经常堵塞,虽然社区每次都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疏通,但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2017年底,小区居民终于盼到了小区改造的消息,社区民生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迪迈达小区已经纳入了2018年民生工程项目中的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年初就开工。时间一转眼到了今年初,虽然因为年初两场大雪,项目开工时间推迟,3月开春时项目还是不负众望地开工了。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改造,眼见着小区一点点变得美观、洁净,我心里真是甭提多高兴了!6月底改造结束了,小区真是大变样!一进小区,整洁美观的宣传栏矗立两边,平整的路面、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区道路狭窄没有停车位,车辆停放难的情况。另外,小区里一些长期堆放杂物的角落也清理得干干净净。变化最大的还数地下室旁边的区域,臭不可闻的水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管道分明,干燥清洁的排水道,这样一来蚊虫都少了许多。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到来了,今年咱小区居民们终于可以过个清新、洁净的夏天了!

说到这里真是太感谢民生工程了!咱小区的面貌大变样,邻居们的精神面貌也跟着焕然一新,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实实在在地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包公街道芜湖东路社区居民 郑邦云 口述 陈蓉 整理)徐晴制图

新闻推荐

拖欠物业费成“老赖” 法院清晨突击“堵被窝”

星报讯清晨6点,许多人还沉浸在梦乡,但合肥市庐阳法院的30余名执行干警已分3组奔赴多个执行现场,开展“猎赖”突击行动。8月1...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