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学古诗 一
据说,孟浩然的《春晓》是古今普及率最高的一首诗了,估计孙子上幼儿园时就初学过,读小学时《春晓》正式列入教材,有他的作业为证。照例是抄写,十遍。前九遍正确无误,第十遍竟然迷失了方向:
夜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与“夜”移了位,可能抄得昏昏沉沉所致,孙子胆小,绝无搞恶作剧的勇气。老师倒也体谅人,没有呵斥,只批道:
没醒啊?醒后重抄二十遍。二
昨日清理家中废纸,有一堆是孙子小学时做的作业,其中一册是他四年级时的《语文作业》,内有一题颇有意思:苏轼曾在朋友(好像是位僧人)面前背诵杜牧的《清明》,朋友要他把全诗拆解了,重新组合。该作业即要求学生也效仿苏轼那样,拆解全诗,然后编排成新篇。
这道题,孙子当时没有做,可能是做不来,还有可能是没布置,反正就空在那里。估计他现在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出于好奇,我就试着做一做:
牧童清明酒家村,
杏花时节欲断魂。
遥指路上纷纷雨,
借问何处有行人。
还有好几种方案,好像在做文字游戏一般,恕不一一列出。
让仅有四年级程度的小学生,做这类题目,亏得出题的大人先生们想得出。三
孙子终于小升初了。初中生学诗,抄写、改写之余,有了与小学不一样的要求:朗诵。或者叫背诵,或者叫吟咏。家里于是新添一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临近寒假,期终考试在即,书房里传来童子抑扬顿挫的习诵之声,洗耳静听,原来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便敲门进去问他:“闻道龙标过五溪”如何解释?他不假思索就回答:“闻道”是听说;“龙标”是地名,在当时还很荒凉;“五溪”也是地名。我说:回答正确。然而,一个地方怎么“过”另一个地方呢?他说:书上就这么讲的。他随手出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翻到189页。我接过拜读,找出与此句相关的赏析与注解:“龙标,唐代县名(今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诗人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孙子说得没错,他是有根据的。因为怕打搅他学习,就此打住。
后来,我找出载有此诗的辽宁教育出版社《中学课外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辞典》,该诗“阅读2”写道:“龙标,今湖南黔阳,王昌龄曾被贬为楷标尉。”“鉴赏3”写道:“诗中的龙标、五溪、夜郎都是借代用法。”显然这本《中学课外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辞典》的“借代”说,可以回答“一个地方怎么“过”另一个地方”之问。“龙标”地名借以代人名,“五溪”与“夜郎”是借模糊的地名(荒远之地)代具体的地名(龙标)。孙子下午考试,我也不想给他制造混乱,由他去吧,未必就考到这首诗。
末了,还得补充一问:《语文》书上说:“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那么,唐代有“湖南省”吗?静思王慧/摄□合肥程耀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莉实习生李越)安徽省首届市级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观摩培训活动近日在合肥举办,16个省辖市和60多个县(区)发...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