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书香合肥” “悦读”走进生活

安徽日报 2018-08-09 11:01 大字

本报记者 张鸣 文/图

盛夏时节烈骄阳似火,可走进蜀山区林间书舍580平方米的阅读空间,却只感觉到阵阵清凉。在这座别致的四合院式建筑里,一排排书架放满了各类书籍。书舍里设置了不同的区域,可以阅读、听讲座、培训、交流……

这只是合肥众多阅读空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合肥市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质,采取“市区共建、馆店一体、两业融合、功能多元、双轮驱动、形成网系”的创新思路,打造全民阅读“合肥模式”。短短一年,29个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迅速构建,吸引市民前来“悦读”,广泛播撒阅读“种子”,让书香飘散在合肥大街小巷。

如何建得好?市区共建,因地制宜打造“个性”

合肥已建成的29个城市阅读空间遍布全市,其中最大的“巨无霸”有4800平方米,最小的300平方米。记者走访多个城市阅读空间,发现无论面积大小,每个城市阅读空间的阅读功能都很齐全,即使面积最小的一里井社区阅读空间,也是“麻雀虽小,功能齐全”,有一目了然的借阅区、舒适安静的阅读区,以及便捷时尚的休闲区。

“我们的城市阅读空间绝不‘千篇一律\’,而是‘千姿百态\’。每个阅读空间都会与周边环境相融,与服务对象对接,努力做到各有亮点。”合肥市文广新局局长郑家余介绍。位于瑶海区的瑶海图书城是个“航母式”的城市阅读空间,内部设计极具“工业风”,助力丰富合肥东城文化生活;大圩悦书房为独院三层徽派建筑,除了阅读休闲功能外,还打造了书画创作区,举办名家书画展;新站区黉街阅读空间提供文创服务,开展文创产品交流会等丰富活动。

合肥市每一个城市阅读空间都具有“4+X”功能,其中的“4”是指阅读、活动、展示、休闲等4个标配服务功能;“X”是指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特色服务活动。“成功的阅读空间不仅要吸引爱书人,而且还要将不爱读书的人也吸引来,让他们变成爱书人。因此,光靠书不行,还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训活动为抓手,用活动来带动群众参与。 ”郑家余说。

“‘内外\’环境皆好,这个城市阅读空间必然是成功的。‘内\’指的是空间设置、活动安排,‘外\’指的就是选址选得好。 ”郑家余认为。合肥创新做法,采取“市区共建”的方式,市里主要做好政策引导、统筹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选址、设计、建设等以区为实施主体,各区皆成立了由分管区长挂帅的领导小组。“能够拿出位置好、面积大的物业,用于服务市民阅读,这为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负责林间书舍运营的华博胜讯副总经理吴聪仁认为。

据了解,合肥首批城市阅读空间一经建成就深受市民欢迎,截至今年6月30日,由政府主导的22个城市阅读空间共接待读者1057397人次,办理读者证11975张,借还书289377册次,举办活动837场。

如何管得了?馆店一体,整合资源高效服务

近年来,合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然而,全市只有位于芜湖路的安徽省图书馆、位于琥珀山庄入口的合肥市图书馆以及位于亳州路的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而且这三个公共图书馆均分布在一环以内,难以辐射和服务全市范围。

2017年初,合肥市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列入20项为民办实事事项,规划建设市中心图书馆等重大文化工程,布局一批城市阅读空间,打造 “书香合肥”。“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建好并不难,难在持久运行。在建设上,这是小工程,但在服务上却是篇大文章。 ”郑家余介绍。

合肥是采取“图书馆+书店”的模式,由市图书馆负责统一配送、定期更换图书,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市新华书店等企业与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由政府委托其统一运营。实行馆店一体,可以打造一个购书、借书、看书“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并为实行“你读书、我买单”创造有利条件。

“自从我们社区周围有了城市阅读空间,我再也不用转两趟车去市中心的图书馆或者书店。 ”这个暑假,12岁的王新宇很多时间都是在罍街悦书房度过的。他的家住包河区宁国路教师新村,距离城市阅读空间罍街店步行仅需十分钟。在阅读空间,他不仅可以借书买书,还能参加这里的活动和讲座,暑假生活过得有趣又丰富。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单靠图书馆一家的力量有限,通过营造独特的阅读空间,积极吸纳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图书馆不仅走出去了,服务也更加便民了。”合肥市图书馆馆长李永钢向记者介绍。

“在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中,政府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顶层设计和项目规划等宏观方面,其他方面如设计、装修、运营,都是市场化运作,由市场配置资源。这样的好处是,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既能把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好,又能管好、用好、运营好,实现政府和市场双赢,使政府、企业和群众三方受益。 ”郑家余说。

怎样推得广?创新机制,“细胞”工程送书上门

“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是一项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扩大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还要改变供给方式和体制机制。合肥市一直将两者同步谋划、统筹推进。 ”郑家余这样介绍合肥市采取做法的思路。

合肥市一直高度重视 “书香合肥”建设。如今,“阅读城市”已经成为合肥的城市名片之一。在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7年年中图书排行榜中,合肥市再次荣登“最爱阅读城市”排行榜。从2014年发布至今,合肥已经连续四年入围十大最爱阅读城市,其中2016年、2017年获得冠军。

“合肥能够引领全国城市阅读风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位合肥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企业负责人这样感慨。从24小时书店、自助图书馆到共享书店、城市阅读空间,浓郁的书香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里。作为市民每年的文化盛宴,“大湖名城 悦读合肥”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数届,引领社会阅读风气的兴盛。

“城市阅读空间虽然只是个小空间,但是却可以支撑大未来,要让城市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吸引更多群众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合肥市主要领导对这一工作这样要求。

“合肥市将打造城市阅读‘网系\’,让阅读更加便民惠民。”郑家余说。根据《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到2020年,合肥市将建成100个左右的城市阅读空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服务体系和经营网络,打造“15分钟阅读圈”。待全部联网后,合肥市民在任何一个阅读空间借书,都可以实现通借通还。

“合肥还在积极谋划和推进‘细胞工程\’,即以建成的城市阅读空间为旗舰,把读物和阅读活动向楼宇、商场、影院、餐厅等场所全面铺开,逐步形成“1+100+X”的立体化、全覆盖的阅读服务体系。”郑家余介绍。1是指市中心图书馆,100是指100个城市阅读空间,X是指无数个像细胞一样的阅读点,从而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常态化,让合肥这座城市满溢书香。

新闻推荐

合肥钢琴考级考试机构众多,收费标准不一 孩子学钢琴 不能“乱弹琴” 专家建议家长不能急功近利 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专家建议家长不能急功近利 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