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变身”销海外

安徽日报 2018-07-30 09:06 大字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农村常见的葫芦,经过去皮、晾晒后可以烙画,摇身变成雅俗共赏的工艺品,畅销海内外。在临泉县经济开发区,残疾人韩玉梅创业办厂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她不仅把葫芦烙画做成了创意产业,还带动一批残疾人和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致富。

今年48岁的临泉县城关镇人韩玉梅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行动不便。但性格倔强的韩玉梅,一直有颗创业的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葫芦烙画,并很快把这个创业项目付诸实践。

近日,记者来到临泉姜尚工艺品有限公司展厅,印有十二生肖、宗教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图案的葫芦摆满展厅,在旁边的加工车间,几十名工人正忙着用电烙铁加工葫芦烙画。

“这些葫芦主要出口东南亚等地,非常热销。小的一个十几元,大的一个两三百元,一些精品甚至卖到七八百元一个。 ”韩玉梅告诉记者,工艺品葫芦非常受欢迎,今年在合肥举办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她带来参展的1万多只葫芦被抢购一空。 “现在产品仍然供不应求,订单都接不过来,去年出口额高达三四千万元。 ”

小葫芦做成了大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也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宝葫芦”。据了解,姜尚工艺品公司现有53名职工中,贫困户10户,目前大部分都已经成功脱贫。

在烙画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葫芦上专心烙画的张洪世。 49岁的张洪世是邢塘街道办张小庄的贫困户,因为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无法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生活一度没有着落。后来经人介绍,他进入姜尚工艺品有限公司学习烙画。

提起当初学葫芦烙画,张洪世记忆犹新。“刚开始画不好,差点打了退堂鼓。 ”张洪世告诉记者,在韩玉梅的鼓励下,他坚持了下来,半年多以后,画技渐长,慢慢地不用临摹也能画画。 “刚开始几天画不了一个葫芦,现在一天就能画一个。 ”如今张洪世月收入3000多元,成了完全凭技术吃饭的烙画技师,去年,有了一技之长的张洪世顺利脱贫。

除了带动贫苦户就业,韩玉梅还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葫芦,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葫芦作为蔬菜卖几块钱一个,但作为工艺品原料三五十元一个。 ”韩玉梅告诉记者,她将葫芦种苗免费送给农民种植,葫芦成熟后再负责回收。在她的带动下,农户种植葫芦的积极性高涨,现在周边农村葫芦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亩地收入可达三四千元。

新闻推荐

让“温暖”的凉意 在酷暑中传递

一个装满免费冷饮、无人看管的冰柜,放在近40度高温的闹市街头,会有怎样的结果?近日,杭州、上海、合肥等地市民用行动和爱...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