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节俭“过了头”,子女抱怨多 专家:子女应多理解、关心老人
最近,杭州一老人不开空调被热中暑,只为省钱帮儿子找对象引发广泛关注。
其实,在我们身边,类似的“节省”老人不在少数,每天起早去超市排队,只为买特价菜;出个门,如果没有公交车可以坐,再远都会选择步行;子女给买了空调或取暖器,却舍不得用……勤俭节约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有些老人的“节俭”习惯似乎有些“过了头”。
对此,专家表示,老年人节俭了几十年,现在想让他们一朝一夕就改过来,是很困难的,要想让老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更科学,首先,年轻人还是要保持理解的态度,让老人听得进去话,给予他们关心。
每天起早排队买“特价菜”
70岁的吴大爷和老伴一起住,每天早上,两位老人都忙个不停,“老伴负责留在家里做早饭,我负责去超市采购。”吴大爷说,采购这活可不好干,“居家过日子,一定要精打细算,所以我基本上都买特价菜或打折菜。”
吴大爷家门口一家超市,每天早上都会推出一批“特价菜”,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所以他一早就得去排队,“一周前,南瓜打特价,价格特别优惠,我一口气买了两个大南瓜。”他说,为了“抢”这两个南瓜,自己还和别人吵了一架。
谁知最近天气热,他和老伴一日三餐吃南瓜,还是没吃完,他提出送一个给女儿,可女儿一听完事情的始末,当即发起了火,“老爸,能不能不要再‘囤\’特价菜了,你们吃多少买多少,不要老买‘特价菜\’,多吃点绿色有机蔬果……”
吴大爷说,没送出去的南瓜最终坏了,“我和老伴总觉得挣钱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再说省了钱还不是给女儿,可她却总是埋怨我们太节省……”
公交+步行,从不舍得打车
“说起我的‘抠门\’老妈,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家住合肥沁心湖社区的郭女士说,上周母亲为了省打的费,愣是走了4站路回家,结果轻微中暑,“我和她说过很多次了,如果坐公交不方便,一定要打车,特别是三伏天和三九天,可她就是不听,从来不舍得打车。”
郭女士说,自己每次一劝说母亲,她便开始“忆苦思甜”,“说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养成了节省的习惯,自己已经节俭了一辈子,哪能说改就改……”郭女士说,自己并非怪母亲“抠门”,而是担心她的身体健康,“说起来,她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血压又高,心脏也不好,生怕她出啥意外。”
去年年底,郭女士特地买了一辆新车,“我告诉她,如果坐公交车不方便,就给我打电话,我去接送她,可大半年过去了,母亲从来没‘求助\’过我,我一问她,她就说,油价高,能帮安徽省一点是一点,再说走走路还能锻炼身体,真拿我这个老妈没辙。”
儿子帮忙装了壁暖,却舍不得用
“家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壁暖,可他们就是不舍得用……”说起自己的父母,市民李先生直呼“头疼”,“你叮嘱他们,天热要开空调,天冷记得开壁暖,可他们压根不听。”最近,李先生的父亲高血压又犯下,“血压居高不下,一问才知道,他们天天不舍得开空调,实在热得受不了,只开一小会儿凉快一下便关了。”
又急又气的李先生赶忙带父亲就医,“医生说没大碍,但高温天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为了劝说父母不要如此不计后果的“节省”,李先生只得假装发脾气说,省的电费还不够医药费的,“听我这么说,父亲不吱声了。”
李先生说,这已经不是父母第一次为了节省导致身体出问题了,“去年冬天,合肥特别冷,我特地给他们装了壁暖,可外面雪花飘飘,冰冻三尺,他俩还是舍不得开壁暖,结果母亲被冻病了,花了将近1000元医药费,人也瘦了一圈。”对于父母的过度“节省”,李先生十分无奈。
专家:子女应多理解、关心老人
针对老年人和年轻一辈不同观念的碰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认为,这与两代人早期生活体验、经历的差异密切相关。“对于老人来说,由于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因此形成了资源匮乏心理,虽然当下物质条件变好了,他们的‘不浪费\’意识仍会使他们竭尽所能地去节省每一分钱,以此获得安全感,而年轻一辈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足的年代,无法设身处地站在老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很难对这种行为感同身受,因此容易与老人产生分歧甚至发生冲突。”
周金妹认为,老年人节俭了几十年,现在想让他们一朝一夕就改过来,是很困难的,要想让老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更科学,首先,年轻人还是要保持理解的态度,让老人听得进去话,给予他们关心。“老人也应该积极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接收外界信息,开阔眼界,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建议子女应鼓励老人多拓展自己的圈子,多与一些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的老人交流,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老人也会愿意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新闻推荐
我市各级各部门联手作战保安全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