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名家的写作人生

江淮晨报 2018-07-28 01:02 大字

吴晓波分享写作经验。

“书籍拥有它自己的生命”“想要深入了解一个领域就去写一本书”“以挫折、梦想、守拙为师”……这一串串的妙语正出自于昨日在滨湖会展中心开幕的黄山书会。在读者分享会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中国作协会员赵焰、央视著名主持人朱迅、合肥籍作家林特特等嘉宾与大家一起分享了阅读与写作的精彩故事。

吴晓波

写完一本书后这本书便拥有了它自己的生命

吴晓波的读者见面会总会与书迷分享众多新书创作的故事,这次也不例外。

“作家和书的关系,与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吴晓波说,前几天,他在大连的新书分享会上,这个问题让他记忆深刻。

“我想了一下,两者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地方是,当我开始发愿写一本书到完成它,跟孕育一样需要漫长的时间。”据吴晓波介绍,他创作一本书平均需要两年的时间,像腾讯传大概写了六年。“当拥有一个选题的时候,我会非常兴奋。跟妈妈养育孩子一样,当我用时间、精力去完成写作的过程时也会辛苦和劳累。我想这是相同的地方。”吴晓波笑着说。

“不过,写作和孕育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是,当我把这本书写完以后,其实这本书跟我就没有太多的关系了。写完一本书后,这本书便拥有了它自己的生命。而妈妈生了小孩,等于生了一个‘无限责任公司\’。”吴晓波的这个比喻引得在场观众一片笑声。

“大概自己不会做别的事情,所幸写作带给我很多快乐。”现场,已经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的吴晓波谦虚地说道,“我有一段时间就到二十四史、货殖列传这些历史里面去找答案。因为好奇心的驱动,钻在特别小的一个企业史里面不断进行研究,我觉得这个过程很有趣。”

缘起于美国人对东方国家的崛起非常陌生,而且大多数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没有来过中国。2004年,吴晓波开始步入财经类的写作,在过去的15年里,他一直专注研究中国企业。“看企业的成长需要更加广阔的眼光,这样才能从理性和冷静中看清事物发展的合理性。”吴晓波坚信这一点。这次,新书《激荡三十年,水大鱼大》便是用“10年”时间再度聚焦中国经济的腾飞。

林特特

写作,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一颗文学的种子

生于合肥的林特特如今长期定居在北京,但是每过一个月总要回来看看。“觉得合肥不太熟悉,很多路和建筑都变了,不过每次回来都有一种新鲜感。”林特特说。

现场,林特特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走上写作这条路的。“我跟别人不一样,5岁的时候就大概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原来,林特特的父亲是一个文学青年,一直保持文学的爱好,她小时候就受到父母阅读习惯的培养和熏陶。

“有一次,爸爸给我讲项羽和虞姬的故事,结尾我哭了。他就问我要不要当一个讲故事给别人听的人,我问他这种人叫做什么,他说作家。所以我几乎是在自己还不太认字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今后的方向。”林特特坦言,创作的动力来自于觉得有一种文学创作的使命在驱动自己。

“没有自我管理就不可能过上喜欢的生活,我就成为不了想成为的作家。”现场,林特特告诫年轻人要学会自我约束和时间管理。

赵焰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一个领域就去写一本书

有一个作家,他开车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金句就会立刻打电话给太太,让她记下来。做菜做到一半,灵感来了就立刻关火,去完成关于这个想法的写作。这个作家便是中国作协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赵焰。

如果不是这次新书分享会,大家应该很难了解到赵焰的这一面。赵焰在出版界总被称道“有出人意料之举”,早期写先锋小说出身的他,学识深厚,知识储备体系庞杂,如今已然著作等身。

这深厚的写作源于平时积累。

“我写徽州文化的散文起源于当年采访徽商时的契机。那时我沿着徽商的足迹,跑了小半个中国,直到后来写了上百万字。”赵焰向现场的读者介绍,“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一个领域就去写一本书。”

赵焰认为,一本书写下来之后,肯定就会对这个领域有超越一般人的见解。“我手头上正在写的是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随笔。为了写这本书,我先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然后再进行梳理。”

出人意料的是,赵焰还有一个写作习惯是几本书同时写。他说这样可以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写两到三千字,能够保持良好的写作状态。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现场,赵焰将做菜与写作巧妙地联系到了一起。“如果街头有做菜做得比我好的,我就不会花功夫研究这道菜。我要做的是别人做不好、吃不到的。写作也是如此。很多东西觉得做得没有别人好的话就不去做,这样可以给自己减轻压力。”三两句话,赵焰便把写作的心得说得明明白白。

朱迅

以挫折、梦想、守拙为师

“带着新书能够再一次来合肥参加黄山书会,觉得很荣幸。因为我一听‘黄山书会\’的这个名字就有高手对决的意思。”朱迅在开场白中说道。这次,她带着新书《阿迅》来到书会现场,与读者面对面进行交流。

“这本书历经了大约两年左右的时间,‘日记\’和‘访谈\’是它的底色。多年来,我养成了写日记和与自己对谈的习惯。深夜下班回家,哄孩子入睡后开始与另一个自己对谈。”

朱迅说,这本书从她14岁写到今天,30年的时光全部凝聚到300页的文字里面。希望大家在看到“阿迅”成长的同时也看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第一,以挫折为师,是成长的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回顾自己过去30年的时光,自己飞速成长的时候是受挫的时候。第二,以梦想为师。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在想将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后希望过怎样的生活,要坚信梦想的力量。第三,以笨为师。我有一个笨老师,确切地说是‘守拙\’二字。笨老师教我不会投机取巧,不会弯道超车,而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奋斗,深耕自己奋斗的土地。”

“这本书里所有的小故事都曾是自己的心结,多是曾经必须直面的困难。但是写出来时候,好像这篇就翻过去了,就没有那么纠结,怎么去面对困难?直面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现场,朱迅与读者分享了圣严法师的这句话。

晨报记者 刘畅/文

晨报记者 高博/摄

实习生 杨玉滢

新闻推荐

关爱新居民 家庭子女

7月18日,三孝口街道西平门社区计生协联合合工大学生志愿者,在西平门社区活动中心带领新居民家庭子女开展科普活动。活动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