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夏天 他们都来这里纳凉

江淮晨报 2018-07-25 01:01 大字

[摘要]晨报记者带你追忆合肥首家开中央空调的商场 从大蜀山坐车来东门只为纳凉,一天人流量高达2万人次

正在升级改造的和平路北京华联全景。 和平路的北京华联目前正在升级改造。 工地上的工人们正冒着酷暑工作。

进入三伏天以后,35℃以上高温天气让人难以离开凉快的空调房,以至于大家都调侃“自己这条命都是空调给的”,而闲暇时去大型商场里逛一逛,也是大家避暑的好选择。回首20年前,在不少老合肥人的记忆里,第一次去商场里吹空调,还要从和平路的北京华联说起。那时为了去超市纳凉,甚至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壮观场景,而回忆里的那些与之有关的故事,也引起了老合肥人共鸣。

夏天聚会将超市作为“联络点”

鲍继红今年60岁,20年前,她还在安徽印染厂工作。她回忆,当时超市开业时可谓万人空巷,那时和同学聚会逛街都会选择那里,“超市里有座位,又有中央空调,非常凉快,我们就把那当作一个联络点。还有很多老人坐在店里纳凉,不买东西,就坐在那里乘凉聊天。”

对于鲍继红来说,一边购物一边乘凉,是为“两全其美”。“后来这边的和平路店关闭升级改造,我们还觉得特别可惜,都希望早点开业给我们带来购物的便利。”

那时,这家超市里开了好多小的店铺,销售食品、鞋服等,“像现在这些超市有的休息座椅,20年前那里就有了。”鲍继红回忆道。

从大蜀山坐车去东门吹空调

据多名市民回忆,当时这家超市开业在全市影响巨大。“因为新鲜感十足啊,就像我们看的电视电影里外国人买东西的大超市一样,大家都要进去探个究竟。”这是鲍继红的看法。

令鲍继红印象最深的是这唯一带空调的地方爆棚的人气。“这个超市位置在东门,就是曙光影院那里。但是很多当时住在大西门、大蜀山的人都会来这边乘凉,顺便买点东西回家,这里在当时算是最先进、最洋气的超市了。”

苏小娟当时就住在大西门附近。到了夏天,她和家人会转3路车,一路辗转就为了去一趟超市。“比如周末没事的时候,就坐车去那里。家里没有空调,但是店里有啊,既凉快还不花钱,又能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多美妙的享受呀。”小娟调侃道,但这些也是当时很多人真实的想法。

天太热了就去那里买点吃的,傍晚再回家

20年前,张本芳还在合肥矿机厂工作。对于合肥第一个开通中央空调的超市,她能记起的故事不少,“应该是1999年到2000年之间开始营业的,刚开业的时候就有中央空调了。”因为离工作的地方很近,张本芳经常会去超市里纳凉。

“夏天天太热时,大家都不想做饭,就在超市里买点吃的,还能乘凉,坐一坐,聊聊天,等到太阳落山了再回家去。”回忆里,张本芳的话语里透露着那时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20年前,合肥还没有大型超市,和平路这家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买东西方便,一般去逛都是一家人一起,成群结队的过去,特别是到了节日期间,人山人海,买单都得排很长的队呢。”张本芳告诉记者,“现在超市暂时关门了,我们还真的挺不舍得的。”

最旺时一天人流量达2万人次

昨天,江淮晨报记者联系上了当年超市的一位管理人员吴先生,如今早已离开超市,但说起当年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据吴先生回忆,超市是1999年12月开张,用他的话说,大多数合肥人从未见过这样一种业态。“对于合肥人来说,当时的超市是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以前都是一些小店、代销店,是柜台式销售,像大型超市这种敞开式是第一家。商品价格还便宜,质量也有保障,市民自然更信任一些。”

说起中央空调,吴先生告诉记者,当年超市安装中央空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那时,超市总部在北京,这些都是配套的。中央空调应该算是基础设施了。”而正是这样的基础配套设施,在20年前让所有的合肥人在酷热的夏季感受到了清凉。

吴先生回忆,那时的客流量非常大,日均客流量能达到1.3万人次,“这个客流量是按照收银每一笔单子来统计的。有的家庭购物不止一个人出来,都是一家人一起,按人流量来算的话,一天能有2万多人次。”

晨报星级记者 张梦怡/文 高博/摄

实习生 骆贝贝 李昀滨

新闻推荐

“侨创贷” “侨融贷” 支持华侨华人创业

最高额度可申请3000万元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