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遇上消费 未来生活更享受

安徽日报 2018-07-24 13:18 大字

本报记者 何明

能智能追踪的水下机器人,能对话、查天气的智能浴室镜,能报警的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各种消费类人工智能产品近期频现各大博览会上。当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消费结合,未来的“智慧”生活和消费场景不断升级,影响人们的生活。

花式AI产品 超乎你的想象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8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不少品牌都在镜子上玩出“新高度”,打造互联科技时代的“魔镜”。以首次亮相公众视野的苏宁智能魔镜为例,其镜面下植入了AI智能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人体感应、轻触、语音交互等方式与镜子进行互动。同时,用户还能通过镜子控制家中的其他智能家居、查看天气预报和新闻、了解自己的各种健康状况等。苏宁易购有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零售加上科技 “附加值”后,不但能迎合、还能引领用户的消费升级,带来更便捷和美好的消费体验,这在智能家居上得到充分验证。

不只是魔镜,智能家用机器人也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中。 “朋友给我推荐的这一款智伴儿童机器人真的很实用,不仅能帮助孩子预习和复习语文、英语等课程,还有各种提醒功能,比如提醒家长到时间去接送孩子。 ”这两天,合肥市民吴小姐在购买这款产品后,连续发朋友圈展示。记者通过调查也发现,类似智能机器人产品数量相当多,且可以直接在各大网络平台购买,价格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对吴小姐来说,机器人的应用减轻了家长在孩子教育等方面的时间负担,提高了效率,而以前难以想象在孩子身上用智能高科技产品。

AI时代,“智能化”“互联网化”成为家电行业新风口,发展劲头迅猛。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和智能冰箱的市场零售量渗透率分别达到88.3%、38.5%、27.3%和13%。分析指出,到2020年我国智能家电销售收入将突破千亿元,面对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海尔、康佳等多家知名传统家电厂商及云平台企业在近两年推出各种智能家电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事实上,Wi-Fi、智能、AI都成为了家电产品的关键词。其中,智能电视作为家庭交互终端的入口,将会更大程度作为家庭互动的枢纽,并最终建立用户大数据库。

如今,智能化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到牙刷、音箱,大到整个家居布置场景,AI智能产品的层出不穷和用户体验,让机器“更懂人”。

消费需求高涨 智能引领潮流生活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虚拟试衣、顾客识别、智能橱窗等技术在消费市场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让消费充满科技感。这些由“黑科技”催生出的新产品,刷新着用户的消费体验,也有力支撑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由于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智能消费的技术基础,导致人们的消费需求偏好逐步发生变化。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全球消费者洞察》报告,巴西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者对人工智能设备兴趣最大;计划购买人工智能设备的巴西和中国消费者的比例分别为59%和52%,而美英法分别为25%、24%和25%。报告对27国2.2万名消费者进行调查,其中,21%的中国受访者已拥有人工智能设备。

实际上,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已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加速影响和改变生活方式。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迅速,2017年产业规模达152.1亿元,增长率为51.2%。预计到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增长至344.3亿元。我国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正在拥抱人工智能设备。

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曾在公开场合指出,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也实现了重要突破,智能监控、生物特征的识别、工业机械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也逐步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化产品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属。以智能家电为例,通过品牌产品创新和家电卖场服务区域设置等组合方式,将与智能家电看起来无缘的儿童与老年人消费市场带动起来。此外,智能手机、养生料理机、陪伴机器人、智能锁等一系列产品形式,都正在进入儿童与老年人的生活。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秘书长周军说:“智能化的生活是为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享我所想\’才是智能化的潮流。回归用户需求和实际的用户体验是重中之重。 ”

安全实用防线 不靠概念走江湖

现实中,应用人工智能已是大趋势,移动智能设备普及的另一面,带来的可能是各类安全风险增加。如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担忧,害怕遭受黑客攻击,导致智能互联系统紊乱或失效;无人驾驶汽车因不能正确识别路标,导致交通事故;能保护人身安全的智能锁等家庭安防系统、应用火爆的人脸识别技术等,直接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等。

智能产品的实用性也是消费者热议的话题之一。很多让人“大开眼界”的智能消费品在展销会上却成了商家营销的噱头。“刚开始容易被概念套路进去,但通过体验和购买后发现并不好用时,就会透支消费者对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信心。 ”部分购买过智能家居、电子设备的消费者说。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由于人工智能产业缺少标准化体系,虽然人工智能新产品的科技含量持续增长,但很多品牌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用户体验不到智能的便利。很多产品处在“低智商”阶段,缺乏可量化的执行标准,市场表现不尽人意,实际使用效果和宣传效果存在差异。

在7月10日举行的 “2018中国人工智能移动安全高峰论坛”上,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保障人工智能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筑牢人工智能的安全防线。 “目前还存在安全意识不足、制度落实不到位、技术手段不健全等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网络应用和服务带来的安全问题和挑战。”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杨宇燕表示。据了解,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要求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测试评估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未来,我们的“黑科技”产品越来越“智”,使用也有安全保障,你的生活舒适度会更高、用起来更放心。

新闻推荐

全省1789个公共文化场馆向公众敞开大门

星报讯合肥市民王女士昨日带着女儿,走进合肥市图书馆一楼亲子阅览室,参加了面塑的免费培训。“合肥市图书馆常年举办各类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