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开贴 市民全家总动员
穴位不同敷药也有区别。 一位成年人在接受治疗。 寻找穴位。 对着穴位准确后准备敷药。 制作药丸。 制作好的药丸。 7月17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也是三伏贴开贴首日。作为中医“冬病夏治”方法之一,近年来三伏贴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追捧。当天,合肥市三院南区中医科内异常忙碌,前来贴敷的市民络绎不绝。据悉,当天有数百人前来贴敷,最小患者是四岁的孩童,年龄最大的是92岁的老人,其中女性占多数。 现场 医生从早晨七时一直忙到午时 入伏首日,笔者来到合肥市三院南区。中医科门口坐了不少等候的患者,他们均来贴敷贴。 “三伏贴”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的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上工治未病。 在中医看来,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易于感冒的儿童、风湿性关节炎、女性痛经等病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7月17日当天忙坏了中医科的医生们。“我从早上七点一直忙到十一点多。”中医科主治医生黄春华介绍说,估计有数百人,大多是中老年女性。 揭秘 提前一晚制药,保证药性 走进其中一间治疗室,黄春华正在摸患者的穴位,然后为其贴敷。这1厘米见方的小药贴是如何制作的呢? “医生将根据为患者开好的处方,将药材粉碎,每个粉碎后的中药颗粒直径不能超过0.15毫米,粉碎后还要‘过筛\’。”中医科医师何中鑫介绍说,只有被“筛过”的药粉才可入药,因为过筛后的药粉均匀度提高,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根据药方,要往药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姜汁进行调和。 黄春华补充说,三伏贴的药都是提前一晚制作,然后放进冰箱冷藏,这样保证药性好。因此,患者来的时候一定要提前预约,可以拨打63512450询问。 “具体贴敷时间是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6日(中伏)、8月16日(末伏)。一般连续贴敷3-5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黄春华说,每次贴敷时间约在4-6小时,具体时间可因人而异。儿童皮肤薄嫩,敷贴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2小时即可。 故事 全家总动员,四人来贴敷 今年60多岁的蔡阿姨对“三伏贴”一点也不陌生,这已经是她第三年来贴敷了。 她告诉记者,以前胃疼、咳嗽严重,发病时常常难以入眠。三年前,她听说了“三伏贴”,便尝试了一番。“说真的,效果挺不错,我现在胃疼也缓解了,咳嗽很少了。”为了巩固效果,蔡阿姨又来了三院。 据悉,当天贴敷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92岁的老太,最小的是4岁的孩子。 “我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咳嗽。去年错过了机会,今年我第一个就来了,贴了之后有点温热,还是挺舒服的。”医生诊断后为她在大椎,肺俞、脾俞、天突穴、膻中穴、中府穴等位置贴“三伏贴”。 王先生一家来贴敷的“队伍”有点大,妈妈和王先生本人都是首次来贴,岳父岳母更是从六安赶过来。“我有鼻炎,冬天容易感冒咳嗽;我的长辈们都是腰疼、腿疼,所以一起过来了。”王先生说,他们真是全家总动员,效果好的话,至少贴三年。 提醒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黄春华特别提醒,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洗浴时,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外用品忌入口,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肺结核、肺癌咯血者禁用。急性咽喉炎、发烧、痰黄等急、热症患者也不宜用此疗法。 此外,贴敷期间,每个人对药物反应不尽相同,如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少数病人皮肤贴敷部位出现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个别病人贴敷部位出现起泡、起疹、化脓,禁止抓挠,可局部涂擦红霉素、烧伤软膏,严重者应到门诊就诊。 陈家静/文 卓旻/摄 胡珺 新闻推荐 7月23日下午,合肥市律师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合肥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7)》,记者从会上获悉,到今年年底,全市事业单位...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