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也年轻了

合肥晚报 2018-07-21 03:13 大字

[摘要]“青春伴夕阳”文化支教活动让老人们成了“音乐迷”

7月20日上午,烟墩街道滨湖惠园社区老年活动室里琴声悠扬,歌声嘹亮,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利用暑假为滨湖惠园小区老年人开展了“青春伴夕阳”文化支教活动,传授老人们乐理知识,与他们一起欢乐度夏。

乐器点燃激情

“每一种情绪都有不同演奏的指法。”艺术惠民实践团队合肥滨湖惠园支队的总队长傅宇婷上台为老人们介绍了古筝的结构、演奏手法,嘴里说着,手上也没停。

一曲《高山流水》奏罢,老人们情不自禁鼓起了掌。见63岁的沈爱玲听得入迷,傅宇婷邀请她上来试弹,沈爱玲连连摆手:“不行,不行,从来没摸过。”可是,挡不住内心对古筝的向往,沈爱玲还是忐忑地端坐在了古筝前。谁知,刚触碰到琴弦,弹出第一个音,沈爱玲便已深醉其中。60岁的陈天胜主动走上前,虽然也是第一次接触古筝,但因为懂乐理识五线谱,傅宇婷简单地介绍一下音阶后,陈天胜便弹奏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台下的老人们羡慕不已,纷纷翘起了大拇指。69岁的王文勋也跃跃欲试,第一次弹奏古筝,她直言“手指不知该往哪里放”,但能够和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乐器实实在在地接触,王文勋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快乐。

同样满怀喜悦的还有65岁的陆勤学。一直喜欢二胡,陆勤学去年特意去报了一个二胡班,从最初的“先杀鸡后杀鸭”到双手磨出老茧,如今可以拉几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二胡曲目,陆勤学连声感叹“太难”。当志愿者张梦雪拉起《赛马》,陆勤学笑了:“琴到她手里怎么就这么听话?”张梦雪随后又演奏了一曲西域舞曲《葡萄熟了》,“原来,二胡不是只能演奏《二泉映月》啊。”老人们纷纷被激昂的二胡声点燃起了久违的激情,用手打着拍子,跟着旋律摆动了起来。

歌唱带来希望

看着大家都在学习乐器,68岁的程原来坐不住了,他邀请两位安师大的小老师们,用二胡和古筝伴奏,他想为大家唱首歌。

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程原来、傅宇婷、张梦雪配合默契,三人共同演绎的《红军照我去战斗》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得到大家的认同,程原来笑得合不拢嘴,老伴照顾子女去了外地,独自在合肥生活的程原来心情一直不太开朗,7月15日大学生支教团来到社区之后,程原来每天都来,学乐理、学乐器,听同学们讲解音乐赏析。虽然也已经开始学习二胡,但“男声歌曲都会唱”的程原来却没有多少自信:“脑子转得慢,学得也慢。”

短短5天时间,程原来脸上的笑容多了,精神气儿也足了,“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想学一门乐器。”程原来说,唱歌于他是一种享受,也给他带来了希望。

学习充满快乐

“这些年轻人真好。”68岁的王传涛感慨道。虽然演唱黄梅戏和歌曲王传涛都很拿手,但她并不识谱,这几天每天跟着支教团队学乐理,王传涛说老人们都觉得“提升了一个层次”。而且,和年轻人在一起,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自己不知不觉也变得开心、活泼起来。

看到老人们一周来每天坚持学习,没有座位站着也不肯离场,傅宇婷很感动,老人们没有多少乐理知识,但人生阅历丰富,音乐如同人生,老人们对乐曲的理解都非常好,和老人们用音乐交流,对自己未来的人生也是一种丰富。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文化支教活动是包河区第三届公益创投银龄拍档·乐享夕阳——社区老年人互助项目之一。 以党建引领, 依托省民生工程,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社区开放的公共文化室内场馆里,给辖区的企退、孤寡、空巢等老人们带来了黄梅戏、合唱、音乐赏析、古筝、二胡、葫芦丝等课程,还在课程间隙,为居民带来了击鼓传花、水果拼盘等游戏小环节,让老人们在炎炎夏日里不仅有“地”可去,更充分享受了音乐文化的熏陶。

韦云萍 丁芳芳实习生 黄丹丹 童佳玥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新闻推荐

关于按期参加选房活动的通知

李斌、洪育宏、任祥武同志:合力家园2村4幢207室住户洪育宏、2村5幢403室住户任祥武、2村18幢212室住户李斌,因你们自愿放弃...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