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合肥日报 2018-07-19 02:34 大字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选择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应坚持开放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

一、打开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观念,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坚决摆脱“就农村文化抓农村文化”的狭隘思维,牢固树立“大文化”的观念,敢于大气魄、大手笔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其次,农民要转变观念。农民要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念,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再次,社会要转变观念。要通过宣传引导,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意识,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绘好规划先行这个路线图。一要适度超前规划。按照“生态优先、功能提升、统筹协调、特色彰显”的思路,加快制定农村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抓好新一轮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规划管理体系。规划要超前,布局要合理,结构要开放,空间要预留,真正做到农村规划建设到哪里,文化布局就要到哪里。二要因地制宜规划。把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建设的方向,不搞千篇一律的样板工程,不做统一标准的设施建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根据实际条件,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三要同步统筹规划。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到城乡同步,一体推进,均衡发展。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做到同步规划文化建设,同步实施文化项目,同步验收文化设施。要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同建共享。

三、释放改革创新这个原动力。一要创新工作体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支出预算、扶贫攻坚计划、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在议程上有位置、内容上有安排、考核上有指标、措施上有保证。二要搞活人才机制。设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壮大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要打破体制和身份界限,把民间艺人、非遗传人、文化能人等体制外人才纳入培训规划,纳入服务对象,出台相关政策,在职称评定、政府奖励、支持资助、表演展演、社会荣誉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三要扩大投入渠道。全面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免息贷款、为赞助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企业提供减税优惠、为特色农村文化活动提供资金设备等政策支持,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稳定发展。政府还可以创造条件,通过文化招商、特许经营、参股入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文化建设领域,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农村文化建设。

四、打好设施建设这个攻坚战。其一,建好是基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乡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大力推进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文化大院、文化乐园、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电影院、健身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特别要向远离城区和经济薄弱的乡镇倾斜,有重点地帮助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建好文化设施。其二,管好是关键。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设施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文化管理部门统一对设施服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防止随意改变用途和性质。在确保公益性文化场馆性质、功能不变和确保一定数量公益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国有资产、市场运作、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通过公有民营制、股份合作制、目标责任制等形式,积极探索农村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其三,用好是目的。要针对服务人群做到设施适用、产品适用、服务适用,防止“供需错位”造成资源浪费。要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考核评估,提高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的重视程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质量。同时,还要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现有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资源与教育、科技、体育等资源的横向联合、互动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贡献率。

(作者单位: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平湖秋月】于繁华之畔 匠启生态人居

身居闹市,欲得清净,在当下城市大刀阔斧的开发中愈发难得。闹市内的清净之所,大多是依山傍水,依偎自然,虽近闹市,却不惹浮华喧嚣...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