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19.9元祛痘却背上数千欠款

合肥晚报 2018-07-17 00:32 大字

[摘要]商家回应分期不是贷款 监管部门提醒不要轻信低价体验

今年7月份,大学生小王和小周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则祛痘广告,称只需19.9元就可体验价值468元的祛痘套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两人来到了位于合肥市政务区的一家祛痘机构,没想到19.9元的套餐没有体验成,两人却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办理了价值数千元的“祛痘套餐”,还“稀里糊涂”地签了一份协议,背上了数千元的欠款。该美容机构负责人称,给两人办理的“医美分期”并不属于贷款,且在其知情的情况下办理,治疗无效可以退款。

尝试19.9元体验祛痘却背上欠款

今年7月份,大学生小王和小周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则19.9元体验祛痘的广告,小王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皮肤一直不怎么好,经常冒痘。考虑到祛痘套餐体验价格不到20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王和同学小周在商家的宣传页面中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没过几天,有一个号称是祛痘机构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了小王,约定好时间地点后,7月2日,小王带着小周来到了这家位于政务区的祛痘机构。一进门,店里的人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小王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是来体验19.9元祛痘套餐的,于是工作人员安排人将小王和小周分别带到房间进行“体验”。经过机器的检测,店员告诉小王,她脸上皮肤问题十分严重,角质层也很薄,单单依靠19.9元的体验套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可以尝试店里的其他套餐,改善皮肤。“当时一听说皮肤存在很多问题,心里有些担心,后来工作人员跟我推销起店里的其他套餐,我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经过店员的推荐,两人分别购买了价值6800元和7800元的祛痘服务,由于两人是大学生,一时间负担不起近万元的消费,店里的工作人员又告诉小王,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祛痘套餐,且不需要支付任何的利息。“说好的是分期付款,我以为是分期付款给祛痘机构,哪知道是从第三方申请贷款,再进行分期付款。”小王说,工作人员在她的手机上下载了一个APP,然后让她填写了一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考虑到学生贷款有难度,店里的人还“贴心”地为她提供了一份工作证明,“伪装”成店里的工作人员向第三方成功地申请了贷款。贷款申请成功后,小王的手机里收到一条短信:您的借款即日起正式生效,6800元已成功放款至商户。短信里还写着首个还款日和566元的还款金额。

单方面毁约需缴纳三千元违约金

经过半个小时的“治疗”,小王和小周完成了整个祛痘过程的第一疗程,一个疗程下来后,小王和小周分别背上了6800元和7800元的贷款,按照之前的约定,这笔贷款两人在12个月内分期付款,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里,小王和小周每个月需要分别支付566元和650元。考虑到自己才上大学,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越想越觉得不靠谱的小王认为自己被“坑”了。“本来冲着19.9元的祛痘套餐去的,哪知道现在变成了负债累累的贷款人。”

7月8日,小王和小周到了祛痘机构,要求中断治疗,取消自己之前申请的贷款。店员告诉小王,之前签过的合同里明确规定,后期治疗无效全额退款,但是中途因顾客自身原因,单方面毁约不予退还祛痘费用,小王表示自己实在无力负担高额的祛痘费用,且之前店里并未告知自己贷款分期的事情。店里负责人则表示,如果小王执意要退回祛痘费用,需要支付20%的违约金1360元,第一次治疗的费用1376元以及产品费696元,共计3432元。而小周则需要支付3632元的违约金,“我们只做了一个疗程,而且一小瓶祛痘胶加上一瓶祛痘水就要696元!”小王觉得店里给出的价格十分不合理,自己无法接受。就这样第一次和商家的协商以失败告终。

商家回应分期在知情的情况下办理

对于小王和小周反映的问题,记者找到了位于合肥市政务区的这家祛痘机构,店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给两人办理的“医美分期”不属于贷款,而且是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办理的。“我们保存了合同,合同上面的签名和指纹都是真实有效的,且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给当事人告知了基本情况,如果实在不愿意,当场就可以拒绝签名。”至于高达3000多元的违约金,负责人告诉记者,小王和小周在第三方平台上申请的分期付款,不需要支付任何的利息,但是祛痘机构和第三方平台属于合作关系,顾客贸然中止合同,祛痘机构需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关于违约金的问题,合同里有明文规定,这是双方都要遵守的。”

而小王和小周认为,店里的工作人员给自己推销商品时,存在部分隐瞒的情况,导致自己产生误解,一时冲动就办理了“贷款”。希望商家能够取消自己申请的贷款,自己愿意支付第一次祛痘疗程的费用。小王希望通过协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低价体验勿轻信

15日上午,小王和小周来到了蜀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荷叶地市场监督管理所,将自己祛痘的遭遇和诉求反映给了工作人员,该所贺副所长告诉记者,针对两人遇到的这种情况,所里将安排专门人员前去调查取证,如果真的存在所反映的问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对于如何避免消费纠纷,贺副所长介绍说,“首先,对于打着低价体验的美容套餐要格外慎重,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爱美女性的心理漏洞,在推销产品时故意夸大产品功效,诱导女性上当受骗,这时候就要求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对于需要签署的合同要格外慎重,看清合同的条款,不要为了图省事,就一带而过,这样即使后面产生纠纷,也会对自己不利。最后,如果遇到消费陷阱,不要冲动,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 李陈琼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见习记者 卫晓敏

新闻推荐

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十万元

安大原校长黄德宽做客央视《开讲啦》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