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海老工业基地见证合肥发展40年 如今老工业转型 新中心重新起航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整体框架。 与毛主席的那张合影,成为陈先文的“宝贝”。 晨报星级记者 张梦怡 摄 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工程中的都市科技园全景。 这里原是合肥市唯一的老工业区,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为合肥市乃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这里有毛泽东曾两次视察的老合钢,这里曾经造出轰动全国的黄山牌电视机,这里还荣获中国挖掘机行业的第一块金牌……这里就是合肥瑶海区,也曾被叫做“东市区”。从灿烂辉煌全国瞩目,到适应时代变迁经历转型,合肥的老工业基地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合肥的全貌,更是合肥发展的亲历者。 回忆毛主席去合钢,还和他握了手 如果要用一个故事来诉说瑶海区老工业基地的繁华,现年81岁的陈先文足以作为那一代老工人的代表。 1958年,陈先文刚刚进入合钢,那时,位于瑶海区的合肥钢铁厂、安徽纺织总厂均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还有著名的合肥化工厂为1958年国家计委批准兴建的十家同类型氯碱企业之一。 “1958年9月18日下午5点18分。”时隔60年,耄耋之年的老人仍旧记忆犹新,当时的情形更是历历在目。“我们正在干活,突然听到外面人都在喊‘毛主席万岁\’,我们猜是不是有领导过来视察了。”陈先文说,当时怎么都没想到来的会是毛主席。而更让他没有想到的还在后面。 毛主席进到厂里,耐心查看炼钢炉的情况,看到周围都是年轻人,毛主席笑容满面。就在这时,人群中的陈先文冒了个尖,“我年轻时长得还算挺精神的,用现在的话,算是帅小伙吧。”毛主席缓缓走了过来,竟然向陈先文伸出手。20岁的小伙儿强掩内心的激动之情,双手迎上,紧紧握住。“毛主席问我,多大了,小伙子长得漂亮啊。还问了我炉子有多大等问题。”陈先文一一回答。 那一次从天而降的机遇成为陈先文此生最大的荣耀。“我是1988年退休的。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在一线炼钢,即使腿因工受伤造成终身残疾,也没有退缩过。”陈先文至今还保留着与毛主席的那张合影,也成为他家中最引以为傲的“宝贝”。 辉煌曾是全市工业“半边天” 曾经的老合肥人都知道,这座城市有一块地方,我们曾经以它为荣。在合肥工业最辉煌的时期,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毅、叶剑英、彭德怀、聂荣臻、彭真、董必武、李先念、刘伯承、刘澜涛、杨尚昆、谭震林、张云逸、罗瑞卿、章蕴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来到合肥市,视察了合肥钢铁厂、合肥化工厂、合肥矿山机械厂、合肥砂轮厂等大型工业企业。 作为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建设指挥部综合部工作人员,杨传海熟悉这一块老工业基地的成就,他用数据来告诉我们。“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合肥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6:49.6:21.8。”杨传海告诉记者,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东市区工业增加值占合肥市工业增加值60%以上。 辉煌延续至上世纪90年代。1992年,在合肥市实现利税千万元的12户工业企业中,原东市区的有合肥钢铁厂、安徽轮胎厂、合肥日用化工总厂、合肥矿山机器厂、合肥无线电二厂、合肥电缆厂及合肥化工厂共7户。 “当时的瑶海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无偿或低价提供了大量的纺织、钢铁、化工、机电等产品,还解决了大量就业,如合肥钢铁厂,当时被称为‘十里钢城十万人\’。”直到2004年,合肥钢铁公司还有近2万名职工。 重生老工业落幕,新中心来临 作为老合钢厂的退休职工,陈先文惊叹,他曾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在这些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12月底,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全面停产,并正式搬迁至合肥循环经济园。2015年12月底,马钢(合肥)公司正式全面关停。瑶海区被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这也是合肥市唯一一个列入国家级规划的区。这就意味着,原先呈点状分布的工业企业将逐步搬迁、淘汰、改造、升级。 这里再也没有了“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科技大楼,新兴产业园区。“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年了,所有的事物都在变,老工业基地落幕了,东部新中心建设,这些都是这40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改变,是好事。”陈先文点了点头。 正如陈先文说的,2016年1月,合肥市东部新中心规划建设提出,预示着这里将成为合肥的下一个地标。而瑶海区的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也为新中心的建设腾出更大的宝贵空间。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初现端倪。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合肥瑶海都市科技工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建设加快,新开普智能IC卡生产基地、客来福家居生产线项目建成…… 如今,站在新开普的大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合肥东部新中心全貌。这里也将在改革开放40年的机遇之上,引领下一个合肥新地标。 晨报星级记者 张梦怡 新闻推荐 垃圾转运站保洁工全力保证垃圾转运顺畅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