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城市协同发展
民建安徽省委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已进入城市“协同发展”的新时代。在城市群发展战略导向下,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重要经济区,纷纷升级为国家级城市群,安徽省及时推进了合肥都市圈扩容,也顺应了时代新要求。
新时代在强调区域协同的同时,更突出了城市协同发展,从企业间经济合作走向城市之间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集成耦合的城市网络,提升城市协同发展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未来城市竞争成为城市群的竞争。
城市群竞争要从群内城市协同做起,着力从五个方面推进。
要有共识,达成深度融合的坚定共识。达成发展共识,同心协力,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做大合肥都市圈,淡化GDP导向,弱化中心城市主次排序,尽早从城市GDP的比拼中解脱出来,重塑互利共赢新思维,持之以恒推进城市协同,从经济到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各领域,制定协同计划与方案,实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
要有重点,形成省内城市合理分工。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20多年,加强与长三角城市间的协作,合肥与上海,芜马与南京建立了协作关系。但安徽省城市分工定位更多停留在规划层上,实际上难以推进,主要是因为经济开放度不高,要素流动不畅,“肥水不流外人田”,造成一市一县单打独斗、资源低配错配等弊端。调研发现,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发达,中小城市分工明确,主导产业特色鲜明,苏北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打通阻梗,让要素流动,在更大空间内更为有效地配置,以分工为纽带,让产业对接、让功能互补,是提高城市及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要有互动,促进大中小城市联动发展。城市协同要注重整体谋划大中小城市发展的 “一盘棋”思路,建一个城市群或都市圈,不是建立一个超大型城市,下好城市协同发展这盘棋,要做好中小城市的“眼”,扭转中小城市人口下降的局面,从城市功能疏解入手,让大小城市承担各自分工角色,重构城市空间资源分配机制,要素资源实现多中心网络化配置。在一些县农业乡镇不让再大兴工业,工业项目集中到县开发区,县里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补贴等方式,支持这些乡镇搞好基础设施,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生态绿色农业,也是一种协同发展思路。
要有创新,加强谋合协同创新路径。我国特有的行政体制,每个城市行政区划边界清楚,每个城市都是利益单元,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城市竞争大于合作。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经济区取代行政区,依然在探索之中。建立共享利益的分配机制,税收分成机制下共建园区。在保障各主体的利益前提下,共建共享,是切实可行的路径,现在合肥与上海建立双城合作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协同,探索跨区域城市创新协作路径。鼓励城市间的合作开发,要从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入手。
要有谋合,构建多层级的大协作机制。目前多层级的合作主要是靠各级政府,政府积极作为不可或缺。除了加强政府协同外,还要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政府与民间,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多层级对话交流,发挥民间商会、协会与机构组织力量。要加强政策引导,要在合肥都市圈、合芜马率先,共建平台、打造组合港、共建园区等先行先试,优先支持省内城市结对合作共建项目。
新闻推荐
旧衣捐赠活动举行,数十名市民参与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