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空巢”,难题咋解?

安徽日报 2018-07-03 12:44 大字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健全老年人精神关爱、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服务网络,督促家庭成员加强对老年人的情感关怀和心理沟通。老年人精神养老供给不足已成为当下养老服务的一大短板,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如何兼顾老人精神生活?记者展开调查——

本报记者 范孝东 李浩

不缺吃穿就缺快乐

● “老人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彼此之间很少交流,有的老人甚至一天都说不出一句话。 ”

——淮南市田家庵区舜耕镇敬老院院长姚多玲

● “对很多空巢老人来说,物质自足并非难事,生活自理也不是啥问题,精神空虚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

——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蒋素梅

6月26日傍晚,暑热减退。记者来到淮南市田家庵区舜耕镇敬老院,看见老人们纷纷走出房间,来到院里一处长廊下纳凉。这些老人各自安坐,没有人说一句话,场面静得有些孤寂。

“院里共有12名老人,其中7人年事已高,活动能力较差,平时很少走出房门。 ”舜耕镇敬老院院长姚多玲告诉记者,剩下的5名老人有时会在房间外活动,但也仅限于在敬老院内,很少走出大门。 “老人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彼此之间很少交流,有的老人甚至一天都说不出一句话。 ”姚多玲说。

家住合肥市包河区淝南家园的贾奶奶是一位空巢老人,几年前老伴去世,子女在外地工作,只有假期才能回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贾奶奶出门变得很不方便,平时只能待在家里,经常几天都不出门。 “不愁吃,不愁穿,就希望有个人能说说话。 ”贾奶奶告诉记者,孩子不常来看她,也不太打电话,最盼望的是社区干部上门探望。

“对很多空巢老人来说,物质自足并非难事,生活自理也不是啥问题,精神空虚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社工蒋素梅告诉记者,她发现很多空巢老人最高兴的事就是子女回家,一旦子女离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很低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也有 “空巢老人”的烦恼。家人之间不能经常交流,让住在合肥市明珠湖畔小区的王大爷觉得很苦闷:“儿子媳妇每天早出晚归,孙子白天在学校,家里就剩我和老伴,过得也挺没意思。 ”

精神需求难以满足

● “部分老年人缺少亲情关怀,缺乏社会关爱,加上文化娱乐活动短缺等问题,他们在精神需求层面难以得到满足。 ”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

● “家庭和社交是老年人最强烈的两大需求,但因为某些因素限制,老年人这两方面的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 ”

——淮南市田家庵区七彩阳光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夏荣军

省民政厅去年印发的《“十三五”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显示,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约为18.4%;高龄老人将接近270万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超过600万人。

“部分老年人缺少亲情关怀,缺乏社会关爱,加上文化娱乐活动短缺等问题,他们在精神需求层面难以得到满足。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认为,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大多数老人既不缺吃也不愁穿,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得到满足,精神生活匮乏成为老年生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家庭和社交是老年人最强烈的两大需求,但因为某些因素限制,老年人这两方面的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 ”淮南市田家庵区七彩阳光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夏荣军介绍,一方面,由于子女外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儿防老”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目前很多社区、养老机构针对老年人的文娱活动不多,老年人生活空间有限,心理上会产生自我封闭的倾向。

夏荣军表示,当下,社会主流观念还是认为要以解决老年人物质需求为主,许多人认为养老就是让老人吃饱穿暖,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而把满足精神需求放在次要位置。社区和敬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相对简单,着力点也放在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上,提供情感交流和精神抚慰的服务较少,老人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现在院里共6名工作人员,平时只能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根本没有能力开展文娱活动。 ”姚多玲告诉记者,工作人员缺乏,能力素养不足,无法向老人提供专业的精神慰藉等相关服务。 “外界会有一些慰问活动,多停留在物质层面,且无法常态化,针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还是不够。 ”

养老服务有待升级

● “除了对老人进行生活照料,我们更重视老人精神生活。 ”

——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负责人柏俊

● “不仅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这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淮南市民政局副局长管玉生

2011年,合肥市包河区民政局与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合作,成立包河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向辖区内400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除了对老人进行生活照料,我们更重视老人精神生活。 ”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负责人柏俊介绍。

相比于普通社区志愿者,专业社工在对接老人的精神需求上方法更多。刚来淝南家园,蒋素梅就和同事经常上门家访,陪老人拉家常,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需求。他们还多次举办文艺演出,组织老人聚会活动,为老人搭建交流平台,让大家相互熟悉起来。在专业社工引导下,老人们的活力被调动起来,精神状态更为积极向上。 “再也不想一个人在家干坐着! ”贾奶奶说,如今她没事就去邻居家串门,和他们聊聊天。

王云飞认为,幸福的晚年生活不只是“一张床三顿饭”,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心中想法更应该得到重视。子女作为父母最主要的精神寄托,要多陪伴父母,多和他们通电话,耐心地和父母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亲情温暖。此外,子女在提供物质赡养的同时,也要兼顾提供文化产品。比如为父母订报纸杂志,报名参加旅行等,充实老人的精神世界。

“不仅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这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淮南市民政局副局长管玉生建议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相关机构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政府应不断加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老年大学,完善老年服务机构,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和养老机构要发挥好平台作用,增加精神慰藉服务项目,组织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让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闻推荐

合肥城建系统“安全生产月”下发529份整改通知书

本报讯一个月的时间,合肥市(不含四县一市)建筑工地累计下发了529份整改通知书。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6月29日“生命至上安全发...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