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退补”影响几何

安徽日报 2018-07-02 12:34 大字

本报记者 范克龙

在经历了四个月的政策过渡期之后,6月12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新政正式实施。新的补贴政策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安徽省车企如何应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又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差异化补贴政策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根据此次补贴新政,纯电动乘用车最低续航里程补贴标准从100公里提高到150公里;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最低标准从90Wh/kg提高到105Wh/kg。在补贴金额方面,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车型,补贴分别上调2%-14%不等。

“此次补贴新政,影响最大的当属续航150公里以下的车型,新政实施后不再享受国家补贴。其次是续航150公里—300公里的车型,国家补贴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续航超过300公里的车型,补贴不降反增。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朱波认为,新政策补贴标准提高,补贴金额下降,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将有助行业竞争格局逐步优化。意味着一大批技术水平落后的纯电动车企获得国家补贴的额度将大幅减少,而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竞争力将充分体现。有助于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发展。

6月27日,在安凯客车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生产一片繁忙。“安凯主攻新能源客车,目前主打的纯电动公交车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公交运营需求。”安凯客车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新能源客车研究所所长陈顺东表示,目前企业产销两旺,产品远销沙特、缅甸等多个国家。

“补贴新政对企业发展是个利好。 ”陈顺东认为,虽然补贴总额有所降低,但补贴新政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避免行业低水平的盲目扩张,甚至导致产能过剩。而最终没有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会被加速淘汰,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升级和技术高端化,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陈顺东同时表示,根据现行的补贴政策,车辆销售后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车企才能拿到补贴。 “这就意味着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拿到补贴,无疑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我们每年都有二三十亿元的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并因此承受资金垫付压力。”

“对掌握核心技术的江淮汽车来说,是喜不是忧,补贴新政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反过来,收益的增加也会反哺消费者,促使江淮新能源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性价比更高的车型。 ”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远来看,新能源补贴新政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毕竟新能源车企也不能靠补贴续命,只有优胜劣汰才是最好的发展方向。

安徽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生产基地。根据安徽省“十三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确保20万辆,实现规模化出口。产销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比重达10%以上,占全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的比重突破20%。

倒逼企业技术升级,龙头车企竞争力逐步增强

作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市包河经开区目前拥有整车企业、产业链核心部件企业、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70余家,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已形成年产12万辆电动轿车、1.1万辆电动客车、10亿安时动力电池、24万套电机生产能力。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安凯汽车近年来通过技术升级,加快产品研发。从开始“三大电”全靠外购的系统集成商,到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研发,实现了6代产品的迭代发展。“现在纯电动公交车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高,充电时间也大大缩短,以前要五六个小时充满,现在2个小时就能充满。 ”陈顺东介绍,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向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企业正在研发的第7代新能源客车整车整备质量目标10吨,比传统普通燃油客车还要轻1.5吨,更加安全舒适,有效降低安全事故。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车企,江淮汽车经过11年迭代研发,目前实现了7代技术2代产品研发,系统掌握电动汽车的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远程监控、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特别是高比能电池包热失控安全技术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形成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正向开发能力。

在续航方面,目前江淮汽车已完成了产品技术升级,开发了多款续航超过300公里的车型,如综合工况400公里,最大续航达500公里的iE-VA50;综合工况310公里,最大续航达390公里的iEV6E运动版等车型。在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方面,江淮大范围应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以现款iEV6E运动版为例,41.5kWh的电池容量,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144.96Wh/kg,同级别车中最高。而在能耗上,百公里不足7元的费用支出极大地降低了用车成本。

数据化网联化成风口,新能源汽车加快智能化转型

6月27日,在位于合肥包河互联网产业园的安徽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与数据服务中心内,两面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联网新能源汽车的位置、轨迹、行驶里程、电量、检测情况等信息。 “目前已接入5000多辆新能源汽车,未来5年,计划接入50万辆新能源汽车。 ”朱波介绍,该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对在网车辆的远程安全监管,当车辆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此外,随着未来联网车辆增多以及数据积累,大数据平台有望应用于智能汽车开发。

“新能源汽车是智能化嫁接的最好平台,智能化、网联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包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蒋兵介绍,作为全省新能源汽车战新基地,包河经开区充分利用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积极向智能汽车领域转型,力争打造以传感器为中心的产业链上下游闭环体系,努力抢占发展先机。目标到2020年,引进智能汽车关键领域企业50家以上,智能汽车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以上,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以上,智能汽车产业占合肥市经济总量达到10%以上,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蒋兵认为,当前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很多障碍,比如缺乏专门的产业规划,交通法规有待跟进,缺少实验场地等。未来应加快政策突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智能汽车产业高地。

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车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为加快布局智能汽车产业链,包河经开区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在传感器、高精地图、算法软件、车载芯片、车联网等关键领域系统梳理、编制重点企业招商目录,围绕细分领域核心企业和产业链微笑曲线上游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同时,依托合工大智能院、安凯、江淮等,在传感器、测绘技术、激光雷达等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攻关。

传感器是智能汽车的眼睛。今年刚刚落户合肥的北科天绘(合肥)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激光雷达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企业总经理李永安介绍,未来激光雷达有望在无人驾驶中处于核心地位。相比于毫米波、摄像头传感等方式,激光雷达可以呈现三维图像,延时短,更利于对目标的识别,在时效性和精度上更有优势。 “目前导航避障型激光雷达传感器年产量达10000套,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应用。下一步我们将引进控制系统企业,打造从传感到控制的智能网联生态圈,加速智能汽车产业化。 ”

新闻推荐

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相声·小品·三书” (合肥赛区)比赛即将拉开帷幕

◎合肥市曲艺团参赛小品《香烟的烦恼》在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中荣获“节目奖”◎合肥市曲艺团参赛的小品《...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