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接地气”诗人30年辛勤浇灌文学梦

合肥晚报 2018-07-01 01:52 大字

从国企工人、社区工作者,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作家,这条路究竟有多远?对于合肥诗人吴兰保来说,这条路整整走了30余年。他从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经发表了近300万字的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日前,安徽省社会科学类(文学类)评选启动,曾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吴兰保所著诗集《汗水的米粮》被合肥市作家协会申报参评,和全省千余部作品一起共同角逐安徽文学最高奖。

工作在基层 创作“接地气”

吴兰保曾是合肥一家国企的职工,后通过人才引进被调入瑶海区铜陵路街道政工科工作。从工人到社区工作者,他始终奔波在基层,而这些工作经历也让他对合肥有了“接地气”的感情,他发表过的作品中,很多都记录了合肥的点点滴滴。

“包河水呵/我用悠然酣畅的诗句/形容你/不因为你/在夕阳里/用遥望的距离/带来叹息/让人失迷”,这是吴兰保的诗作《包河水》的一部分,他痴迷于诗歌创作,看得到城市的细微之处乃至“一笑一颦”。

“我的文字有历史人物、有普通百姓、有江河大川、有小花小草,不同的层面皆有涉猎。它们都是合肥这个城市的一朵微笑、一缕清风或者是劳动者身上的一缕幽香。”吴兰保说,他唯一感觉遗憾是这些文章没有连贯,都是独立的篇章。

文学路难走 全靠勤与拼

对于自己30多年来的文学之路,吴兰保这样评价道:“文学上的艰难,无以言说,我是在没有路的路上,自己走出来的一条路。”

年少时的吴兰保特别喜欢看书,正是由于涉猎广泛的大量阅读奠定了他创作的基础。从唐诗三百首到辞赋,他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遨游,直到遇见了屈原的《楚辞》,让他见识到了另一片神奇的天地。“《楚辞》的伟大似绵绵高山,我在山中攀登行走,无限风光在身边蜿蜒,30多年的创作也是在《楚辞》严格的韵律里才让文字具备了风采神韵。”吴兰保开始尝试把古典文字的骨骼脉络融入到现代文字里,让自己的文字处处有了声音和旋律。

说到文学创作,吴兰保说古典音乐对他的帮助也很大。他曾经居住的生活区在粮站对面,那里整日熙熙攘攘、纷乱嘈杂,为了静心,他买来了很多古典音乐的磁带,每天沉醉于其中。“西方古典音乐帮我挡住了噪音,也给了我很多的灵感,有了音乐的旋律,我的文字表达方式也变得繁花似锦。”吴兰保说,写作于他是最快乐的事,平时若写到舒心的文字,他能高兴多日甚至经年。艰难是文字开花的沃土,沉重的生活也仿佛被文学和音乐分担了。

发表百万字 回馈读者情

吴兰保本次参评安徽文学最高奖的诗集《汗水的米粮》曾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是一本把中国的古典文学糅合到现代文字中的作品集,有十四个印张,文字洗练凝重,笔墨丰富浓郁,题材新颖别致,内容不落俗套,展现出了艰难的文学之旅中中国人的担当和韧性,是其多年打造成的文学精品。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今天文学的美已经没有了标准,可我愿意用多年的努力耕耘为之证明,文学的美仍是不可方物的美艳,仍是人生追求的经典,文学的殿堂仍有坚毅的跋涉者。”吴兰保说,他将坚持用生活中一草一木编织的文字“音符”,回馈读者等待的情怀,传递读者文学梦中富饶的“中国梦”,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秦鸣

新闻推荐

八旬老党员无私护理儿媳三十载

星报讯在合肥瑶海区戴安桥社区居民眼中,80岁的张忠英是一位“好人”,她虽然身患疾病,但照顾着残疾病重的媳妇近30年。日前,在...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