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电话本 记录着2000多个号码

合肥晚报 2018-06-22 01:55 大字

[摘要]董家兰:急人所难,当好居民的“服务员”

她,曾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对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人口、孕龄妇女、每年新生儿等数据随口就能说出来。

最让人震撼的是,她总随身携带着电话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000多个号码,详细记录社区每个人的联系方式。

她,就是董家兰,包河区义城街道韦桥社区原妇女主任、两委成员。多年来,她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如今,董家兰退休了,仍然心系社居委的日常工作,发挥余热,做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随身电话本记着社区每个人的联系方式

董家兰,家住滨湖康园,是韦桥社区原妇女主任、两委成员。提起这个名字,社区的老老小小没有不认识的。

因为长期接触,董家兰对辖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人口数量、孕龄妇女增加情况、每年新生儿出生数……对于这些数据,董家兰总是随口说出来,准确无误,甚至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她都能一清二楚。

每次,社区的会议情况她都记录十分详细,社区的大小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最让人震撼的是,她随身携带的电话本,已经有些破旧,上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000多个号码,详细记录着各单位及个人的联系方式。

董家兰不仅仅对社区工作认真负责,对社区的百姓更是关爱有加。对来社区办事的群众,要是遇到了难题,她都会认真了解前因后果,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对策。

“她,是我们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大家不管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去找她帮忙。无论是邻里有矛盾还是家庭不和睦,她都耐心地劝说,帮着化解矛盾。我们有事找她,她从不犹豫,尽量让我们称心如意。”面对镜头,辖区居民吴先生夸赞。

急人所难当好社区居民的“服务员”

除了急人所难,她更是经常主动上门宣传政策,做好政府和百姓中间的“大喇叭”,宣讲政策鼓励民心。

“一个地方要发展,能发展,能快速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把大家的心思统一到发展上来。”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董家兰,说到这里,感慨不已。

在宣讲政策鼓励民心的同时,董家兰还认真地当好“服务员”,排忧解怨促和谐。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维护社区稳定,她经常普查走访,找准症结,重点突破。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现实而迫切的困难,化解了民怨(矛盾),排除了不和谐因素。

尤其在化解民怨方面,董家兰总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与群众谈心沟通。碰到对政策不理解的居民,她总是多次上门与其谈心,多方找人帮助做解释疏导工作。

“社区工作,既要懂得融合又要做到独立,融合就是真正融入到社区干部的队伍里,真正领会一名合格的社区干部的含义,真正做好自己的职责,还要和群众融合,减少陌生,缩短距离,真心实意地为大伙儿办实事、办好事。”

提及这么多年的基层工作,董家兰如是说,“但是也要保持独立,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学习先进的理论,用新的观点去分析社区问题,以便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法。”

现如今,董家兰正式退休,可是仍然心系社居委的日常工作,经常来给年轻工作者传授经验,能为年轻人开拓工作思路,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挥余热做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虽然离开了岗位,回归于家庭,但在照顾家庭之余,董家兰仍然发挥余热,参加了韦桥志愿服务队,定时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

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捐冬衣,献爱心;义务献血;爱心义卖,捐资助学;绿色节能健身走……在居民们眼中的董家兰好像总也闲不下来,总有使不完的热情。

“只要组织还有需要我的地方,即使退休了,我还是会第一个站出来。”董家兰说道,这不,社区最近需要熟悉居民的人去摸排走访困难群众,实地了解困难群众的身体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她第一个报名参与工作。

“韦桥是我的家,我又二十多年在基层,再没有比我更了解韦桥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状况了。”于是,董家兰又开始了她热爱的工作,走访困难群众,记录群众所需,反映民心民愿,将最新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做政府与百姓的桥梁,使沟通更通畅,信息传递更及时。

“组织安排我当社区干部,是对我的信任,我绝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在社区工作中做好一尾‘尊重群众的敬水之鱼,密切群众的进水之鱼,和谐群众的净水之鱼,幸福群众的静水之鱼\’。”董家兰说道。

赵玲玲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合肥食品药品“网剑”二号行动见成效

查处2家网上订餐平台 1起案件移交司法机关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