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蜀山上大学 合肥七成科教资源“情定”蜀山区

新安晚报 2018-06-21 11:45 大字

2009年开始,在留美博士后王俊峰的带动下,8位在美的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相继回国,八年过去了,他们扎根合肥科学岛,潜心从事前沿科学研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哈佛八剑客”。事实上,像这样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突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非个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产学研融合”“产教融合”。在蜀山,这一步伐迈得沉稳而坚定,养人合肥、科教强区让蜀山魅力尽显。

产教融合:合肥七成科教资源“情定”蜀山区

在百度上搜索“合肥科教资源”关键词,显示的结果有1070万条,资源丰富可见一斑。在合肥市主城区和开发区中,蜀山区也成为科教资源最集中、最受青睐的区域。

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蜀山区是合肥市科教大区,拥有全市70%以上的科教资源,包括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30余所高等院校、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为代表的60多个科研院所、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为代表的105个国家大科学工程、重点实验室,辖区还汇集了10万多名科教人才和高校学生,科教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区居于领先位次。

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都有校区坐落在蜀山区,985、211高层次院校,各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成为全国考生竞相报考的热门区域之一。

魅力蜀山,首创之区,坐拥大量科教资源的蜀山区,在完善属地管理基础上,充分发挥集聚资源、协同创新、就业指导、产教融合作用。

成果转换:为大学毕业生搭建更多“造梦空间”

如何将科教资源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蜀山区通过搭建平台、对接资源、营造氛围,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服务支持和政策保障,引领众多人才扎根蜀山区,推动科教资源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

为帮助更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区科技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搭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聚焦难点问题精准施策,着力助推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蜀山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1家,在孵企业206家,带动就业2679人。

鼓励支持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基地,《蜀山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对在蜀山区有固定的孵化场所、有依法建立的管理服务团队、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吸纳大学生创业企业20户(每户至少招用2人)的,给予20万元的资金扶持。

由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科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合肥科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入驻40多家小微企业,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团队15家,涉及VR虚拟现实、软件开发、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电商、动漫设计、文化传媒等领域。蜀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孵化基地管理服务团队随时为入孵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相应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推广、企业融资和补贴申报等一系列创业服务,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特长,借助孵化基地转换成果、产出效益。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每年区财政安排2000万元预算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扶持文化出口企业,通过实施“文化+“互联网+”,培育了80多家文化骨干企业,全区目前已有文化出口重点龙头企业17家,塑造了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协同创新:高校“最强大脑”助推科教强区

我国首个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内首家航天智慧城、全球规模最大的激酶靶点细胞筛选库……一项项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在蜀山落地开花,为蜀山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技术和创新成果支撑。

蜀山区发挥辖区高等院校众多的优势,高度注重科技创新、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院企互动,增强知识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以科技活动周、院(校)企互动等品牌活动为牵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辖区企业走进高校参观、考察、对接,促进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等多方对接交流,同时强化院地合作,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鼓励驻地科研单位联合重点企业共建实验室,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整合宝龙环保等区环保产业相关资源,共建全国环保大数据中心。

在蜀山区的高等院校,千千万万个“个脑”涌动着“双创”基因,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产学研无缝对接让这些“个脑”联接成创造力强大的“群脑”,形成了政府引导下的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平台,为实现“人才红利”的释放提供了可持续性保障。

马杰刘亚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品质北城 都荟上城引风潮

品牌联手 强强联合 都荟上城初现峥嵘 高品质生活区指日可待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