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 争做人工智能产业领跑者

安徽日报 2018-06-21 10:49 大字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肥高新区、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 (合肥)类脑智能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6月22日在合肥召开。合肥再次于人工智能发展棋盘上闪耀落子。

合肥,这座中部的省会城市,何以会成为国家层面发展人工智能的新高地;高新区何以从强手环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核心承载区——这要从高新区善假于物,顺势而上主动作为说起。

激发政策红利

合肥下出“类脑智能”先手棋

别的区域还在发展装备制造业之时,合肥就开始了探索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伟大尝试。自助者天助,2016年8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面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

2017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建设的“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布点合肥,高新区作为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备受瞩目。

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抢抓机遇,当年8月,安徽省发布 《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提出加强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打造“一核两区多点”产业布局,“一核”指合肥市,将合肥高新区定位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为精准支撑这一新兴产业,9月,安徽省政府出台了《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声谷十条”),引导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合肥高新区主动作为,于2018年3月发布《区域人工智能产业规划》,以中国科大高新校区智能与信息学部为核心,建设七大功能区,在全球语音智能、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智能领域形成“四领先”技术优势,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激活向心效应“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落子高新

三级政策叠加产生强大向心效应。我国类脑智能领域唯一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布点合肥高新区。

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1月批准成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建设,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建设单元。针对类脑智能的瓶颈问题,实验室在脑图谱测绘、脑成像、大数据分析、类脑信息处理、类脑芯片、智能图片处理、智能视频处理等方向取得亮眼成果。

就宏观而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为智能相关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数据资源等服务。就微观而言,不仅服务高精尖,更为百姓来代言。多模态类脑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技术将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医疗健康领域试水,将有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交通安全和个人生命健康。能为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人群实现正常感知提供可能,可以帮助移动障碍人群实现正常移动,提升特殊人群整体生活水平。

与实验室同样耀眼的还有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科技创新公司,发挥与实验室的联动优势,重点建设并运营国内领先的公益性类脑智能开放平台,以平台促进科研进步,同步培养AI顶尖人才,作为产学研用的纽带,依托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对外提供公益性计算资源、增值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服务,为产业精准赋能,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探索全新平台搭建人工智能理想载体作为此次峰会的重头戏之一,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声谷、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将联合发布 “类脑智能开放平台”。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平台围绕3000块GPU卡、20PB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的建设目标,以超大型计算集群为基底,以海量数据为支撑,支持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调试、训练与业务,提升科研支撑力度,提高AI顶尖人才培养水平,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人工智能创新门槛。

与“平台”同时发布的还有“人工智能开放社区”。社区致力于构建专业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讨论、产业落地方案和企业需求对接平台,打造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产业智能技术需求之间的桥梁,提供前沿性、创新型的算法发布、算法评测及数据发布、数据共享机制。创新的“即写即算”技术讨论方式与算法展示方法、权威的专家咨询问答通道,专业的AI挑战赛支撑平台等,将全面推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费非 杨萃)

新闻推荐

虚拟现实VR教学应用示范基地落户合肥八中 揭牌仪式暨VR实验课程应用观摩活动同步举行

“太惊喜了,在这里做实验既科学又环保,体验感跟传统实验室一样。”20日上午,在合肥八中的VR实验室内,没有各种瓶瓶罐罐和易燃...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