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垃圾的“旅程告白”

安徽日报 2018-06-14 11:50 大字

背景

6月12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20年前,居民主动分类的意识明显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有效扩大,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本报记者 何珂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人居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垃圾分类刻不容缓。垃圾怎么分类?分类之后,将会去向何方、如何转运、如何处理?本报记者带你跟踪城市生活垃圾的全新旅程……

“和之前的兄弟姐妹不同,装进我肚子里的东西有讲究”

我是一袋普通的生活垃圾,来自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合作南路社区,我的主人陈云红,住在安高城市天地小区里。变化始于年初,小区里的单个绿色垃圾桶换成了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随后,主人家里也添置了2个垃圾桶,厨房里增加了1个,以前的1个放厨余垃圾,新增的1个小垃圾桶专门放置塑料袋,阳台新添1个,放置可回收垃圾。

社区工作人员巫建霞告诉陈阿姨,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塑料、金属等,要放一起,扔进小区里的蓝色垃圾桶里;茶叶渣、蛋壳、果皮、过期食品、剩菜剩饭等属于厨余垃圾,要扔进绿色垃圾桶里;笔、污染纸张、一次性餐具、烟蒂等属于其他垃圾,要扔进黄色垃圾桶;而废电池、过期药物、废灯泡、杀虫剂等是有害垃圾,要收集起来扔在红色垃圾桶里。

之前一袋垃圾的肚子里可能有大妈昨晚择菜时丢弃的烂菜叶、菜根,有大爷喝酒丢下的酒瓶、易拉罐及骨头渣,有客人吃过丢下的瓜子壳、果皮,也有两节废旧电池或者没用的温度计。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这意味着我和之前的兄弟姐妹不同,装进我肚里的东西有讲究了。

6月7日,我出生的日子。吃过晚饭,主人忙活着收拾碗筷,把吃剩的菜渣、骨头拿回厨房。她打开厨房里的垃圾桶盖,把刚才用餐巾纸包裹着的菜渣、骨头全数抖进我的肚子里,这里面全是菜叶、蒜皮、鸡蛋壳、骨头等厨余垃圾,没有其他垃圾混在其中。抖干净菜渣、骨头,主人没有把餐巾纸一同扔进我的肚子里,而是把纸张扔到了卫生间的垃圾桶里,再将桶内的手纸等垃圾一起放进了1个垃圾袋里。随后,陈阿姨又将阳台上收集了3天的快递盒子、塑料瓶放在一起。

收拾完毕,拎着我和其他两个兄弟,陈阿姨出门散步了,而我们垃圾的旅程也开始了。

“把我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主人可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下楼右转,步行不到3分钟,就看到2个一人高的垃圾箱站在小区路边,绿色的箱体上写着“厨余垃圾”,黄色箱体写着“其他垃圾”。

在小区内,这样的分类箱共有18组,而小区共入住了1836户,平均100户共享1个分类箱。陈阿姨拿出带有二维码的卡片,对着箱体扫了一下,按下绿色箱体旁边的按钮,垃圾箱就打开了,我被扔了进去。随后陈阿姨又扫了一下二维码,打开了黄色垃圾箱,将卫生间内带出的那袋垃圾扔了进去。而纸盒等可回收垃圾,陈阿姨要继续向前走2分钟,扔到小区中间的蓝色可回收垃圾箱内。

据了解,去年合肥市蜀山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智能垃圾分类市场化管理,每户投入350元,首批覆盖11个小区。安高城市天地就是这11个小区之一,去年12月份,中标公司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该小区,今年4月份,该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式启动。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实行的是二维码实名注册,居民通过办卡或关注微信公众号注册信息,发放专属“身份证”——二维码智能卡,实现垃圾分类实名制。凭卡扫码,每月获得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袋各30个,实现垃圾自动回收称重、分类对应存放。系统根据扫描记录自动提供数据获得积分,居民可凭积分,兑换各类日用品。

方法看起来不复杂,居民在家分类好垃圾,刷卡,将垃圾放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还能有奖励;过程其实不容易,家里多了垃圾桶不说,收集垃圾也麻烦了不少,以前每栋单元楼都有2个绿色敞口垃圾桶,下楼就能直接扔垃圾,现在还要走一段路,收集可回收垃圾的桶1个小区才1个,更加不方便。

为什么不多加几个智能化垃圾桶呢?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服务经理周千里给出了答案:“智能化垃圾桶的成本不菲,现在还需要巡检员、分拣员等,人员成本也不低。 ”

陈阿姨在和邻居聊天的时候,垃圾分类的巡检员钱自田来了。他打开厨余垃圾箱,把我拎了出来。 “这种大骨头棒不属于厨余垃圾,不可以放在这里面。”巡检员告诉陈阿姨,“大骨头棒由于非常难降解腐蚀,所以被列入不可回收垃圾中。此外,还有果核、坚果类果壳都是不可回收的,不能和厨余垃圾放在一起。 ”

“有了终端出路,分类可持续,我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源头分类,只是起点。不解决终端 “出路”,分类不可持续。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所在的厨余垃圾桶满了,工作人员将我们运输到了小区周边的一个角落,我静静地等待转运司机的到来。

晚上11时左右,一辆白色的餐厨垃圾车出现在我们面前。收运员在现场对我们进行称重、检验、拍照之后,将我所在的垃圾桶放在车辆的特殊装置上,扣上保险链后,我所在的垃圾桶沿着升降轨道缓慢上行,然后倾斜翻倒、复位下移。几分钟之后,我便和其他厨余垃圾一起身处密封的车厢里。之后,我们被运到了繁华大道与泰山路交口的合肥市非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

这里是合肥市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每天有超过200吨的餐厨垃圾运到这里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我将通过餐厨废弃物微生物处理生产线,经过餐厨废弃物前处理区、发酵区、液态生产区、固态有机肥生产区等,最终成为可利用的有机肥料。

据了解,厨余垃圾处理的传统方式,一是掩埋,二是焚烧。掩埋的话,餐厨垃圾含有大量水分、有机物,单纯掩埋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焚烧的话,餐厨垃圾当中很多物质根本烧不干净;再一种是堆肥,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油、盐等成分,直接堆肥会造成土壤污染。而经过技术处理后的我将被制成有机肥料,施用于农作物,每吨餐厨垃圾能产出有机肥料150公斤左右。不过,如果我的肚里混入了相当比例的生活垃圾,处理起来难度可就大多了。

和我一起从陈阿姨家出来的可回收垃圾,被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集中运走,进入专业分拣厂、处理厂,进行循环再利用。而其他垃圾,则被转运司机用机械压成了“压缩饼干”,最终运到垃圾焚烧场。如果你觉得他们被焚烧就是终点站,那就错了。在焚烧厂内的兄弟们能发电,最终实现“旅行”的意义。

·记者手记·

全程分类,不混不乱

对于数量日趋增多的垃圾,如何处置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在以往的垃圾集中处理过程中,废塑料填埋难降解,不仅污染地下水,还会永久性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垃圾混在一起焚烧,可能释放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其分好类,再让其顺利归位,刻不容缓。

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推行了几年,但在不少地区却不如人意,原因就在于前不见分类,后不见分类处理。垃圾分类的关键不仅在于怎么丢垃圾,还在于全流程。首先,要让居民知道分类标准是什么,一旦标准模糊,大家难免会手足无措。其次,分类要做彻底,不能外面明明区分“可回收物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里面却“心心相通”。此外,前端要分类,终端更不能放松,不能分好类的垃圾一上车又混在一起了,前端垃圾分类,末端一勺乱烩,谁又愿意费时费力多此一举?

社会文明的递进,总是生活习惯、社会意识、市政管理集体映射的结果。垃圾分类,主管部门要口头引导,更要制定清晰标准、完善服务管理。居民也要加强分类意识,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同时,也要鼓励社会资本、专业化企业参与到垃圾处理的具体环节中,形成全流程的良性循环。只有激发社会力量,实现多方联动,才能摸索出成本可控、成果可见的最佳垃圾分类模式。

新闻推荐

端午佳节即将来临,粽子市场迎来销售旺季——当粽子遇上“互联网+”

本报见习记者彭园园本报记者何珂散装售价多为10元/个以内,礼盒装以百元价位为主,星级酒店也有百元内礼盒距离端午...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