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街街道:创新“共享”服务助力社区养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以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三种主流养老模式下,三里街街道创新做法,让养老变得更为有效和暖心。年初,合肥连续两场暴雪冰冻天气,让不少市民的出行、购物都出现困难,老人尤其如此。然而,三里街街道凤阳一村社区的100多位老人对这方面担心不多:社区有个“左邻右舍”志愿服务亭,老人们的个人档案、生活需要等信息一应俱全。大雪天,志愿者们风里来雪里去,代购物、代缴费、上门照料生活,让老人们觉得小小服务亭真是够暖心。
“社区‘左邻右舍\’志愿服务亭的设立,主要是因为辖区老年人口较多,我们通过创新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社区架起‘连心桥\’,居民邻里互关爱的社区养老新模式。”三里街街道凤阳一村社区负责人介绍说,社区在凤阳二村、凤阳三村两个小区入口处开辟“左邻右舍”志愿服务亭,服务亭首先引入“共享”概念,由社区和物业为附近的居民免费提供共享雨伞、共享轮椅、共享书籍等物品,并通过“社工+义工”的志愿服务模式,引入社会力量,整合社区“青岩志愿服务之家”志愿者队伍,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上门维修和邻里关怀等服务。特别是为近百位空巢老人提供定期上门探访、为长期不能下楼活动的老人提供“背倍暖”等志愿服务,让老人们的“老有所依”多了一层保障。通过近半年来的实践,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主动加入到小区志愿服务队伍中来,这也更加坚定了街居努力探索“群众服务群众、群众教育群众、群众提升群众”服务模式的决心。
敬老、尊老在凤阳一村社区的小小志愿服务亭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针对辖区每位老人都有完整的信息资料,敬老志愿者团队以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结对帮扶,还有来自社会和高校的志愿者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常规体检,及时掌握老人身心状况,志愿服务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凤阳二村12栋居民严师傅是公交公司退休职工,经常义务帮助居民维修家庭水电,他隔壁的张老太是个独居老人,每天吃饭是个大问题,严师傅了解情况后,每天多烧一点带隔壁的张老太吃,让张老太每天少了烧菜的烦恼,也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左邻右舍”志愿服务亭还安排了公益物品,惠及整个社区居民。居民小李元旦宅在家里,灯泡突然炸了,买了灯泡又发现够不着位置。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小区门口“左邻右舍”志愿服务亭,搬着人字梯解决了问题。像小李一样尝到“共享”甜头的居民更多选择了“加入”。
面对老龄化带来的社区管理问题,街道除了不断加大敬老养成投入,还积极谋划和创新全社区共同构建敬老养老的机制与措施。此次将以凤阳一村社区“左邻右舍”志愿服务队为起点,辐射街道8个社区,以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采取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通讯员 王和剡)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0日下午,区委组织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杨汉军同志先进事迹,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金飞燕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金飞燕指出,组工干部要以杨汉军同志为榜样,传...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