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合肥制造”的密码

合肥日报 2018-04-14 01:04 大字

4月10日,800台出口沙特的安凯高端客车正驶出位于合肥包河经开区的安凯客车厂区,正式批量交付沙特客户。

记者 张大岗 摄

编者按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主战场。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强国,吹响了提振制造业的嘹亮号角。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进程中,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将于5月25日~27日在合肥举办。

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交流平台、形象展示平台、开放合作平台,世界制造业大会对推动合肥市全球视野谋划,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奋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今日起,本报推出特别报道,聚焦合肥制造业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呈现“合肥制造”涌现的创新产业和创新亮点,展示合肥市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发展态势,奋力谱写合肥制造业的新篇章。

一步步拾级而上,方成领军之势。

历史上,合肥市并不是一个以制造业见长的城市。解放之初,合肥市仅有几十家小手工作坊,可谓“一穷二白”。

几十年时间,合肥市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以上下求索创新求变的气魄,凝众志、聚合力,推动制造业的车轮滚滚向前。

一座座制造业高峰日渐隆起。

全国最大家电制造基地;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如今的合肥已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去年4月,国家工信部批复合肥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市跻身制造业“国家队”。在新的起点上,合肥市将继续朝着制造业的高峰攀登,高举“工业立市”大旗,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战略,谱写“合肥制造”的新篇章。

“合肥制造”奋力崛起

就在几天前,800台安凯高端客车从合肥安凯厂区驶出,漂洋过海后将抵达沙特。这是2018年我国客车出口第一大单,也是继2017年600台安凯A9产品出口沙特后,双方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又一次紧密携手。

这是安凯的历史时刻,也是“合肥制造”的高光时刻。

从籍籍无名到蜚声海内外,安凯一路的发展历程,也是合肥制造业的发展轨迹。

解放之初,全市只有20多家小加工厂和手工作坊,机械设备仅有一台四尺车床,年工业产值才80多万元;1957年,随着上海企业的内迁,合肥市工业产值终于迎来了“亿元时代”。随后,百亿、千亿的目标不断实现。2016年,合肥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工业快速爬坡,制造业扛大旗。

多个全国乃至全球第一镌刻在制造业的史册中。

世界第一台VCD、全国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直写式光刻机、第一台4G基带芯片原型机……

中国大陆首条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第六代生产线、中国首条氧化物面板生产线、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10.5代线……

多个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突破书写了制造业的荣光。

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填补国内DRAM市场的空白,合肥市将跨入世界级存储器制造重镇之列;合肥晶合集成项目正式量产,打通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站上产业发展最前沿。

在更多的领域,“合肥制造”都在不断创造自己的历史,也在创造合肥的历史。

2011年,合肥市家电产业产值一举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千亿产业。也就在这一年,合肥超越青岛、顺德,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2015年,全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成为继家电、装备制造产业后又一千亿新军,也是第一个完成千亿产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7年,工信部批复合肥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制造业站上又一座高峰。

以奔跑的步伐向前,制造业领风而行。

凝心聚智攀登高峰

并不长于制造业的合肥,如何破题?

向自身要生产力,缝合工业和科技“两张皮”。

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落户,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随之而来,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一起,让合肥拥有了较强的科教力量。

这些尚未发掘的科研“富矿”是合肥市产业发展最大的“宝藏”,加入政策、资源等的催化剂,便迸发出巨大动能。

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汇集……2005年,合肥市确立了“工业立市”的重大决策,审议通过了《合肥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自此,合肥工业发展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向开放要生产力,坚持引入和培育并重“两条腿”走路。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从意大利梅罗尼公司连续引进了九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即“阿里斯顿九兄弟”,其中就有合肥美菱。同时,荣事达引进日本三洋的生产线,1992年底下线了“荣事达”牌洗衣机。合肥家电以美菱与荣事达两大知名品牌为代表的“双雄”由此诞生。在此基础上,格力、海尔、长虹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合肥家电根基渐隆,形成一触即发的突破之势。

向项目要生产力,坚持引入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

2008年,在新站高新区一片长满杂草的土地上,合肥京东方拔地而起,如平地一声惊雷,为合肥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从零起步,小题大做,短时间内京东方集聚并带动了一批企业落户,平板显示产业的航母从这里起航。

向质量要生产力,坚持工业立市和质量强市并重。

今年1月26日,市政府第1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合肥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规划》。《规划》提出,通过创建,合肥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品牌建设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力争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合肥制造业也将从历史的发展中汲取养料,蓄力向前。

又踏层峰再出发

2017年,注定载入“合肥制造”的历史。这一年,合肥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跻身制造业“国家队”。

为什么是合肥?

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创新产业发展的模式、成果转化的方式,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获批后,合肥市快速推进创建工作。去年8月1日,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大会召开。会上,《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7-2019年)》出炉。合肥试点示范有了路径图和计划表。

——瞄准“一新一强”的总目标,即建成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设“3411”产业体系。即改造提升以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提升合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实施八大工程。通过实施工业强基突破、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智能制造推进、品牌质量提升、绿色制造推广、产业国际化加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人才高地提升等八大工程,提升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制造业创新升级发展。

一年多来,创建成效不断显现。去年,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4.5%,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于全市工业0.5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9.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98.5%,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

如今,合肥制造业将再次“提速”,正式吹响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号角,开辟“合肥制造”的新时代。  ·本报记者 王倩·

新闻推荐

男子佯装租房抢劫房东

无力偿还网上借贷,贾某某思来想去动起了抢劫的念头。而他将抢劫对象瞄上了网上租房的房东。2017年12月中旬,贾某某电话约出在网上出租房屋的赵某某,并携带上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绳索、胶带等工具,到...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